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的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的排污狀況和能源壓力,詳細闡述了節約能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著重提出了節能減排的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環境保護 產業結構 污染 減排
一、目前我國排污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也日趨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為此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資源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近年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009年對全國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廢水排放量達620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185.5億噸。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污染了江河湖海。2009年一季度,全國已有24個省市區嚴重缺電,缺電問題面臨20年來最嚴重時刻。全國煤炭供應存在大缺口,各地用煤緊張。全國6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的有420多個。水資源查對不足日益成為制約發展的突出矛盾。電、煤、水全面告急,節約能源迫在眉睫。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高性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 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二、節能減排工作形勢和任務
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隨著人口增加、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重化工作和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量將大幅度上升,經濟發展面臨的能源約束矛盾和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能源是戰略資源,是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解決能源約束問題,一方面要開源,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快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另一方面,必須堅持節約優先,走一條跨越式節能的道路。節能是緩解能源約束矛盾的現實選擇,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不下大力節約能源,難以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不走跨越式節能的道路,新型工業化難以實現。必須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節能的重要性,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大力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節能型社會,為保障到2020年實現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作貢獻。
三、節約能源的幾點意見
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專業化分工和提高社會效率為重點,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滿足人們需求和方便群眾生活為中心,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要積極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
二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加快園區生態化改造,推進生態農業園區建設,構建跨產業生態鏈,推進行業間廢物循環。要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促進企業能源消費、工業固體廢棄物、包裝廢棄物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三要強化技術創新。要組織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構建技術研發服務平臺,著力抓好技術標準示范企業建設。要圍繞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開展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
四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考核機制。要成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機構,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各項政策措施;要設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循環經濟發展項目、節能降耗活動、減量減排技術創新補助等;要把萬元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要建立健全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保障機制,將降耗減排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和干部考核體系。
社會的主體是人,節能減排的主體也必須是人,節能減排必須從每一個來抓起。是的,要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妙而和諧的世界,我們不僅只是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更要付諸于行動。所以,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創造我們的美好生活;讓我們行動起來,節能減排,挽救地球家園的命運,維護人類的一個繼續生存的未來!
【作者單位:輝縣市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