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造景是20世紀70年代有關專家針對當時園林建設中較多硬質景觀現象提出的園林建設方向,要求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園林景觀建設。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涉及到美學、植物學等眾多學科。既是諸多學科的應用,又是綜合性的創造,既要考慮到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效果,同時還要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
關鍵詞:植物應用 生態植被 可持續性發展
植物景觀,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個體所表現的形象,通過人們的感觀傳到大腦皮層,產生一種實在的美的感受和聯想。植物景觀一詞也包括人工的即運用植物題材來創作的景觀。
要創作“完美的植物景觀,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這是植物造景的一條基本原則。植物造景的種植設計,如果所選擇的植物種類不能與種植地點的環境和生態相適應,就不能存活或生長不良,也就不能達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設計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也就難以成長發育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
一、植物造景的概述
園林植物造景,就是運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題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體)來創作園林植物景觀。
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為題材來創作景觀的,就必須從豐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汲取創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種植設計,必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本文論述了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結構、垂直結構與分層現象,群落中各植物種間的關系等。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設計的科學性理論基礎。
二、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造景法
(一)利用園林景觀植物表現時序景觀
園林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會表現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紅葉醉人,碩果累累;冬季白雪皚皚,枝干蟲勁。這種盛衰榮枯的生命節律,為我們創造園林四時演變的時序景觀提供了條件,我們可以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在不同時期產生不同的景觀,給人不同的感受,體會時令的變化。當然也可用主題園的形式來展現時序景觀。如:建春園,種植春花類植物,玉蘭、海棠、丁香、碧桃、迎春等,展現五彩斑斕的春季美景。
利用園林植物表現時序景觀,必須對植物材料的生長規律和四季景觀表現有深人的了解,才能準確地再現自然的佳景。
(二)利用園林景觀植物展現地域性特色
利用園林生態的不同及各地氣候的差異,使植物呈現出地域性的景觀。如:棕擱、大王椰子、檳榔營造的是一派南國熱帶風光,而蒼郁蔥勁的松柏,高大的落葉喬木展現的則是粗獷的北國風景,各地在漫長的植物栽培和應用觀賞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觀,并與當地的文化融為一體,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漸演化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象征。如日本的櫻花,荷蘭的郁金香,加拿大的楓樹,我國成都的木芙蓉,我國大理的山茶花,我國北京的國槐和側柏,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我們要特別珍視這種特色,積極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營造植物景觀,弘揚地方文化,陶冶人們的情操。
(三)利用園林植物進行意境的創造
利用園林植物進行意境的創作是中國傳統園林典型造景風格和寶貴的文化遺產.巧妙地運用我國文化底蘊中為各種植物材料賦予的人格化內容,從欣賞植物的形態美到欣賞植物的意境,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中國園林善于應用植物題材,表達造園意境,以花木作為造景主題,創造風景點,或建設主題花園。古典園林中,以植物為主景觀賞的實例很多,如圓明園中的杏花春館、柳浪聞鶯、曲院風荷,梧桐書屋等風景點;承德避暑山莊中的萬壑松風、松鶴清攤、青楓綠嶼、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金蓮映日、柳蔭路曲、梧竹幽居等。中國現代公園規劃也有不少較為成功的范例,北京紫竹院公園的新景點有竹院春早、綠茵細浪、曲院秋深、藝苑、新堂初綻、飲榭、風荷夏晚等;上海長風公園的覆雨翻云景點有茶花池、百花亭、木香亭、睡蓮池、松竹梅園等。國內已建成的各類公園風景點中的植物專類園有以特種植物為主題的景園,還有香花園、巖生植物園、百草園、中草藥園等。
(四)運用園林植物形成空間變化
植物本身是一個三維實體,是園林景觀營造中組成空間結構的主要成分。枝繁葉茂的高大喬木被視為單體建筑,各種藤本植物爬滿棚架及屋頂,綠籬修剪整形后頗似墻體,平坦整齊的草坪鋪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樣,具有構成空間、分隔空間、引導空間變化的功能,植物在空間上的變化,可以借助借景、障景等手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人們的視線、視境的改變產生“步移景異”的效果。
三、實例說明
(一)工廠綠化
工廠綠化是以工業建筑為主體的環境凈化和美化,要體現本廠綠化的特點與風格,充分發揮綠化的整體效果。工廠環境的綠化,不同于城市里花園、公園,根據設計者的意圖組織景觀、選擇樹種,比較少受限制。工廠里因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以及防火、防爆、通風、采光等要求,形成工廠特有的建(構)筑物的外形及色彩,廠房建筑與各種構筑物的聯系,而形成工廠特有的空間和別具一格的工業景觀。如熱電廠有著優美造型的雙曲線冷卻塔,紡織廠鋸齒形天窗的車間;煉油廠的縱橫交錯、色彩豐富的管道;化工廠高聳的露天裝置等。工廠綠化就是在有這樣特點的環境中,以花草樹木的形態、輪廓、色彩的美,使工廠環境形成特有的、更豐富的藝術面貌。
以亦莊微電子裝備樓廠區綠化為例,具體說明植物造景如何應用于廠區景觀設計。
項目概況:此項目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54號街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文昌大道以東、地澤西街以西、地澤南街以南、西環中路以北)。一期主入口面對西環中路,三個入口均臨街。一期景觀用地規劃面積為9574.46平米。
設計理念:通過先進的技術,運用現代的手法,提升地塊的存在感、知名度及員工歸屬感,利用曲線的靈活韻律和植被不同高度的立面層次,使內部區域與外部環境完全的分開卻又和諧統一,加強內部環境的獨立個性及舒適度。
方案簡述:曲線作為一種幾何形體,存在于客觀世界的萬事萬物中,本次設計中以一條環抱廠區道路的曲線作為整體景觀的骨干,利用植被的立面層次高低不同將外部道路環境與內部廠區綠地分割開來,又有效的使外部視線形成對廠區的統一觀感。設計以植物造景,最大限度的提高綠地率,營造舒適、整潔的廠區環境。
以骨干曲線為邊界,外側以沙地柏、月季等低矮灌木作為地被植物片狀栽植,內側鋪設草坪使視線開闊,構成基本層次。用木槿、棣棠、黃楊等灌木,修剪后形成規則的色塊,用鋼琴鍵盤的形式以骨干曲線為基準,形成第三層次,使綠地韻律基本成型。高大喬木除紅線內一圈圍合廠區空間外,以一定的規律如小音符般的纏繞在鍵盤之上,至此繪出我們的設計主題——“飛揚的旋律”。
停車位采用生態式的設計,綠籬勾邊喬木成行,一些小區域的景觀處理采用自然式的栽植手法,春花秋葉,趣意盎然。好的廠區綠化設計能愉悅員工的身心,綠色植物樹種有其自身的色彩、形態之美,使人們視覺感到舒適。花木散發清香,使人心曠神怡,這些都是美的因素。廠區綠化美化能增加廠內休憩面積,能陶冶情操,使員工產生歸屬感。一個綠化美的廠區能給企業員工帶來愉快、帶來希望、使員工更努力地工作。花木在成長、在變化,使員工的心靈上有寄托,并在心靈深處產生一種滿足感,激發員工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公路綠化
公路綠化的特點就是要充分利用植物的抗逆性,挑選抗逆性最強的植被,使其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并能夠自動繁衍,形成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循環體系。
公路綠化的一個在造景方面有局限性的問題是可綠化范圍過窄,這就突出了山坡的垂直綠化造景。
攀援植物在園林中的主要造景手法有:墻體綠化、屋頂綠化、挑臺綠化、籬垣和圍欄綠化、廊架綠化、假山置石及山體綠化、小品綠化。在公路中應用的主要為籬垣和圍欄綠化、山體綠化。
在中央隔離帶中經常樹立起造型各異但功能性相同的欄架,其作用就是為攀援植物創造生存條件,并同時美化環境。中央隔離帶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在用地面積和土層深度上均對植被的生長造成負面影響,而此時藤本月季等攀援植物就可完全滿足綠化需求。
山體是公路中常見的一個構成元素,由于開山造路的時候對山體的破壞,其表面原有植被層也相應遭到破壞。而公路的綠化一個要點就是對此類植被進行生態恢復,從而使現有公路成為一條生態的綠廊。山體的植被一個重要組成種類就是攀援植物,比如地錦、金銀花。
四、總結
植物搭配作為最為經濟且效果突出的造景手法在園林中廣泛應用,而植物品種的選擇以及植物搭配的手法,應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及場地用途做出最為適合且具有性格特征的設計。巧妙的運用高低層次構成自然的天際線,不同的樹種搭配構筑彩色的空間,讓我們生活的城市變成一個美麗多姿的大花園。
【作者單位:北京亦莊移動硅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