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動畫作品的完成,通常包括三個基本階段:劇本階段、制作階段、剪輯階段。很多從事影視動畫的人都會說“電影是剪輯的藝術”,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動畫作為影視的一部分,其本身就是由逐格畫面連接而成。因此,我們可以把剪輯過程看成是動畫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最后一次再創作。下面我們從時間和空間在剪輯中的運用這個角度出發,來探討時間和空間在剪輯中的公用性。
關鍵詞:時間 空間 視聽剪輯
剪輯是動畫視聽語言的重要表現途徑之一,也是動畫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同于傳統的影視作品,動畫影視作品在創作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完整的故事版,后期的剪輯往往只是根據故事版的設定從技術層面上完成“剪輯”程序而已。下面我們從時間和空間在剪輯中的運用這個角度出發,來探討時間和空間在剪輯中的功用性,為我們動畫短片中的時空運用提供參照和依據。
動畫作品的剪輯,是指將動畫中的畫面、聲音分解和組合的過程,并創造性的把它們組接成一部電影。邏輯上的創作則主要是指鏡頭排列的組合順序,以及這種組合方式所產生的意義,其代表則是蒙太奇手法的運用,而時空的運用則一直貫穿于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之中。不同的蒙太奇手法,能夠使鏡頭在特定的時空內通過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概念,從而傳達出不同的意義。
剪輯技法是蒙太奇手法對動畫時空處理的基礎,常見的剪輯技法能夠造成動畫時空內部或動畫之間的壓縮或延展。在動畫畫面的剪輯技巧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畫面的剪輯點。剪輯點也是上下鏡頭之間的連接點,通常包括動作剪輯點和心理剪輯點。這兩種不同剪輯點的本質在于一種是以時空的轉換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并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第二種則是通過角色內心心里的變化,來進一步渲染時空的相應變化。
下面我們將根據以上理論為基石,以鏡頭剪輯和動作剪輯為突破口,探討在這兩種剪輯中的時空運用。
一、對鏡頭剪輯中的時空運用的探討
針對鏡頭剪輯中的時空運用手法和注意事項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鏡頭的剪輯必須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包括生活邏輯,思維邏輯等,即要求在這個特定的時空關系內,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組接鏡頭,以更好的推動故事劇情的發展,進一步明確主題和中心思想。
第二,景別時空的變化銜接。通常,動畫作品中的場景變化不宜過分劇烈,否則就會出現連接的不協調,其本質即時空的銜接和轉換沒有把握好。
第三,鏡頭剪輯時間長度的把握。每個鏡頭停滯時間的長短與表達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觀眾的接受能力,畫面的構圖等都息息相關。通常畫面的景別不同,即空間范圍不同,那么畫面內容的信息含量也就有所不同,觀眾需要看清楚這些畫面上的內容,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會有長短的不同。
第四,鏡頭剪輯時間節奏的把握。無論是什么題材的動畫影片,動畫本身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情緒,情節的發展都是影視時間節奏的依據。一部動畫影片的時間節奏除了通過演員本身的表演,鏡頭的轉換和運動,場景的時空變化等因素來體現外,還要把握鏡頭的尺寸和數量,整理調整鏡頭的順序,從整體上把握動畫影片時間上節奏的運用。
二、對動作剪輯中的時空運用的探討
剪輯思維中的重要一環就是“運動思維”。很多影視動畫的鏡頭大部分都是動態,因此,導演在剪輯兩個鏡頭時,就必須考慮到兩種形式的運動:一種是蘊藏在鏡頭本身之中的,另一種運動則是鏡頭的組接產生的。
在動畫的剪輯中,通常遵循“動接動”“靜接靜”的原則。“動接動”是指動畫鏡頭中運動的主體和虛擬攝像機的運動,在剪輯過程中,采用運動主體的本身運動與虛擬攝像機運動相結合的手法。“靜接靜”則是指動畫鏡頭本身保持不動,剪輯過程中采用主體動作與造型因素相結合的剪輯手法。在這之中,動畫主體和攝像機之間的運動和靜止肯定產生相應的時空變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基本了解了在剪輯中,時空關系所產生的相應變化。但是,在實際的剪輯中還可能遇到更加復雜的剪輯方式。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要謹記,一切的鏡頭運動,一切的時空關系的探究,終究都是為影片的敘事服務,究其根源都是為了保證故事發展的流暢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孟 軍 《動畫電影視聽語言》,湖北美術出版社,2007年版
[2] [法] 馬塞爾·馬爾丹 《電影語言》,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版
[3] 孫 立 《影視動畫視聽語言》,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
[4] 曾 途、彭 曉 《影視動畫視聽語言》,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