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915萬人。高考人數連續四年大幅下降,下降幅度還比較大。原因何在?當然,這里面有適齡人口的高中畢業生減少和越來越多家庭有條件的高中生想選擇讀國外的高校感受下異國風情等緣故。但更大原因是一部分家長(包括學生)對上大學的出路產生了懷疑而放棄了進入高校深造的想法造成的。說到底這都是中國的大學生普遍就業難造成的。而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因素
中國的好工作很多是靠托關系找來的,這造成的結果很顯然:大學生就在大學里面熬日子,過最后幾年學生時代。而以后的前途卻只寄托在父母及親戚朋友身上。幻想著通過某某關系能進入理想舒服、工資又高的單位。在他們的觀念中,自己學得好與壞是次要的,關鍵是爸媽如何幫自己打造今后的前途。因為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確實不少,他們淪落為賣豬肉的,或砌墻工人的事例比比皆是。畢竟社會上的一些負面的新聞報道太多,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們都形成了這種觀念。有些沒關系的家庭,家長就讓孩子放棄上學,不如早點出來學點養家糊口的技術。一來可以多一位勞動力,減輕家里負擔;再者,這個社會文憑在貶值,工作經驗在升值。比上學的孩子多積累幾年的社會經驗也是很大的優勢。
有些家庭條件優渥的考生干脆放棄高考,直接去國外念書。這里面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的學習不怎么樣,在國內考不上好大學,畢竟中國的高考競爭力還是蠻大的。國外學習的學費,一年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還不算生活費。另一種就是學生家長認為國內的大學教育不如國外,對孩子的長期發展來講,應該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念書。這畢竟關系到孩子未來的前途。不得不承認,中國的高校在世界排名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中國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嚴進寬出。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上了大學后不思進取、貪圖享樂,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到國外上大學,學生有一種不修夠學分就無法畢業的壓力,這種壓力能促使學生去學習。我身邊就有幾個朋友在國外讀的大學。以前他們在國內學習并不好,還不用功。但父母花了那么多錢供他們出國上大學,誰家的錢都不是大水沖來的,他們慢慢也意識到該為父母想想了。于是,在國外期間刻苦學習,并且做短工掙錢以減輕父母壓力等。這種經歷對孩子來講不能不說是積極向上的。對父母來說,看到孩子長大懂事了,就覺得花再多錢也值。孩子這種在國外獨立生活能力的養成和因環境變化而做出的積極變化的態度促使了不少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把子女送到國外。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找親戚朋友借錢也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因此,這些年去國外上學的中國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二、學生就業難的教育因素
任何職業都有崗位要求。高校教師這個職業因為是跟祖國的未來打交道,高校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大學生的未來,故要求更加嚴格。而高校教師曾經也是學生,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當年同樣也困擾著他們。他們前幾年也被復雜的社會關系所約束。盡管大部分高校教師都是稱職的,還是有一部分高校教師是不太有資格做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職業的。他們具有符合條件的高學歷文憑,但他們綜合素質偏低,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人處事存在著問題,思想觀念也不符合教育領域的要求。這樣的青年教師為人師表,教育大學生,結果不難想象。另外,一部分高校教師雖然專業知識過硬,但是卻不太懂得高校教師除了教書,還有育人的義務。合格的高校教師應該將做事的教育與做人的教育結合起來,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在教學的工程中,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能否成為學生的表率等。這樣所培養的學生到了社會才能更有利于社會,才能更有益于自身的發展。
當今不少高校教師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部分老師視高校工作為第二產業,在校外做些創收的項目。原因何在?其中教師收入低是不可否認的一個原因。高校教師曾經都付出過高學歷成本,他們對薪酬待遇和發展環境有很高的期望。而對自己多年幸苦學習和已具備的知識,卻換來每月那不能說是微薄,不可觀的報酬,讓他們把身心都投入到教學上很難。有人可能此時要反駁我了:每年國家對教育投入的錢還少嗎,每年都有那么多項目和課題的獎金或政府補貼的啊!除非是自己沒有能力吧。大部分青年教師往往得不到教學課時之外的收入,一方面是由于他們還年輕,而中國的職稱晉級都是需要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再加上自身學術能力的不足和人際關系涉足的不深等,青年教師自然沒有多少機會。而身兼行政職務或學術高職稱的領導們,卻能通過課題、項目、政府補貼等方式,獲得十倍甚至百倍于青年教師的收入。這種情況的存在,倒逼青年教師們不僅要學會應付工作,通過課外增加一些收入,而且要不斷發表出可以獲評職稱、但卻毫無意義的學術論文等。論資排輩,期待“媳婦熬成婆”。正由于這種現行教育和科研體制的扭曲,很多大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大學教育,再加上大學生自制力差,還處在需要引導的階段,很多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還不如未上大學但深知社會現實、刻苦改變自己命運的“低才生”。
這些年國家正在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改觀,但真正讓大學生就業難有所改變,依然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