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1年中小企業倒閉潮的洗禮,眾多老板跑路的現象所凸顯的不僅僅是宏觀經濟的不容樂觀,還凸顯了企業債務問題,從而拖垮了很多中小企業。
用一個字來總結2011年的經濟事件,債,一定是概括力相當強的漢字。歐洲債務危機已經開始波及全世界,多個歐盟國家因為債務問題面臨破產,中國地方債務也轟轟烈烈,專家擔心2012年地方政府將迎來第一次還債高峰期,政府償還壓力凸顯。
2012年伊始,中國債券市場就頗不平靜,目前接連發生的08鞍鋼MINI“到期后未能及時兌付事件”,以及中關村“中小企業集合發起人違約事件”,使得中國式債務危機即將爆發等傳言在坊間流傳。經過2011年中小企業倒閉潮的洗禮,眾多老板跑路的現象所凸顯的不僅僅是宏觀經濟的不容樂觀,還表明了企業債務問題已經拖垮了很多中小企業。
通過我們采訪、觀察發現,中小微企業的債務問題顯得尤為復雜和多變,很多適用于大中型企業的解決債務問題的方法,例如債務重組、融資渠道、資產分離、擴張積累等完全不適用于中小企業,首先它們的問題沒有達到債務重組的可能,融資也非常困難,并且很多是家族企業,沒有融資和吸納股東的打算,而最簡單的欠債還錢也已不再是簡單的合同違約。
欠債還錢,本應是天經地義,但到了企業實際當中,“楊白勞”和“黃世仁”的角色互換已不鮮見,甚至中小企業在面臨債務糾紛時,首先想到的是生存,而不是債務問題根本的解決,簡單地說,只要能顧得住成本,很多企業選擇無限期延后要賬的步伐,通過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勉強應對。
大部分企業年底核算都在每年的11、12月開始進行,債務問題也都由這幾個月開始集中顯現,而同時,這時也是洽談下一年合作計劃的月份,債務問題和合作協議將同時出現在這兩個月中間,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能夠有穩定的客戶關系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關鍵,如果因為債務問題丟失客戶,其實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既要維持客戶,又要將欠款要回,是需要智慧和方式的。但他們往往選擇委曲求全,寧可再拖上幾個月,生意明年還是要做。
債務問題已經不簡單的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很復雜的網絡,它牽扯到生存、生意、人脈、關系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