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話的人向來不討喜,就算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更愿意接受贊美,哪怕是言不由衷的。舉個簡單的例子,遇到半生不熟的人,叫你聲“帥哥”或“美女”,一般是當真不得的,這只是一種社交需要的稱呼方式,與你實際的高矮俊丑無關。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拍給領導的馬屁,比如灌給戀人的迷魂湯。人們愛說,這是“善意”的謊言,但這種“善意”的結果是,大家對真話的容忍度變得很低。
所以方舟子遭人厭惡也就不奇怪了。他不僅愛說真話,還看不得別人說假話,一見有人涉嫌造假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較真得近乎偏執,人送外號“打假瘋子”。無論你是當紅明星,是知名學者還是府衙高官,只要被方舟子盯上了,難免都要“惹得一身騷”,甚至像李開復這樣“近乎完美的青年導師”,在方舟子的咄咄逼人面前,都有點招架不住。
與之前被質疑的唐駿一樣,“禍端”是由李開復新出版的自傳引起。方舟子指責他在自傳中注水,不僅對與奧巴馬、喬布斯和蓋茨等名流的關系添油加醋,而且“拔高”了二十多年前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時的職稱。事件的結果是,李開復公布了聘書并承認自傳中存在“不嚴謹、不謙虛”之處,方舟子則難得地一改一貫的刻薄,強調“李開復跟唐駿的情況不同”。
雙方和氣收場,看起來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回想“方李之戰”的整個過程,仍有兩個細節值得拿出來說道說道。
一個是“天使會”對李開復的聲援。在方舟子發出質疑的第三天,包括薛蠻子、雷軍、倪正東等在內的著名天使投資人,聯名發表聲明力挺李開復。對此,方舟子評論道:他們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有圈子無是非。
另一個是李開復的導師Raj Reddy對事件的態度。這位美國人很不理解“為什么會有這種吵吵鬧鬧的事情出現”,并一再表示,李開復是不是轉成了AP(助理教授)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因為“這畢竟不是得了諾貝爾獎”。
就連方舟子最開始也說,李開復的事不是什么大問題,那么,為什么一個無傷大雅的謊言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呢?事實上,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李開復和方舟子背后都早已站起浩浩蕩蕩的隊伍,這或許表明,人們其實并不執著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他們所各自選擇相信的“真實”早已擺在那里了——正如方舟子所說的,“有圈子無是非”,不同的人群由于人生經驗的迥異,所愿意接受的“真實”也不同。而當“真實”的標準模糊之后,人們對待謊言的態度也就變得曖昧起來。
或許,我們需要學會去接受這樣一個觀點:社會生活離不開謊言。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謊言,人類又會怎樣?假使上帝說,這一天,所有的人任何事情都必須講真話,那么或許意味著審判日到了。而誰又能經受得了“絕對真實”的審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