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案例教學法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頻繁運用,相比于傳統(tǒng)的側重于灌輸式的教育,案例教學法更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文在詮釋案例教學法基本含義的基礎上,指出了當前案例教學法在《服裝生產管理》課程教學中所面臨問題,并就案例教學法在《服裝生產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案例選擇、課堂案例教學設計的具體應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服裝生產管理;案例教學法;案例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開放、互動的新型教學方式,教師以案例為基礎,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案例情境中,訓練學生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獨立思考,并通過團隊的共同探討和辯論得出符合實際的“決策”。
服裝生產管理是高校服裝專業(yè)中一門基礎課,它集理論、科學、技巧、應用性為一體,既有傳統(tǒng)的基礎管理學原理,又涵蓋服裝工業(yè)生產全過程,還有基于服裝生產領域為背景的特殊管理理論和方式,對于各個服裝專業(yè)的學生在思維塑造、專業(yè)知識積累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服裝生產管理課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一方面,教師通過精心準備和設計案例,鍛煉了教師的綜合知識能力,提高了教師教學的系統(tǒng)性,而且把課堂的交給學生,改變了“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也減輕了老師勞動量。另一方面,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由被動的接受者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增強了其學習的主動性,這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縱觀各個服裝類高校,其專業(yè)教學計劃中大都設有服裝生產管理或服裝企業(yè)管理此類課程,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服裝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管理思維與現(xiàn)場生產實踐結合起來,真正達到高校與企業(yè)崗位的零距離接軌。專業(yè)負責人設置此類課程可謂用心良苦,但從授課的效果看卻差強人意。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是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比較側重技能課程(如設計、制版課程)的學習,往往忽視了對管理類課程的深入學習,片面地認為只要考試前背一背,及格就萬事大吉了,這在客觀上對服裝生產管理的教學造成了諸多困難。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部分教師將此門課程當成單純的理論教學,使用文字去描述,偶爾列舉個別案例對原理進行輔助說明。高校學生大多沒有任何的社會經驗,對于服裝生產沒有任何具體的印象,教師的語言描述蒼白無力,學校也無法完全模擬企業(yè)的工業(yè)生產場景,這最終使服裝生產管理課程淪為枯燥的理論灌輸,學生則被動地“填充”,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服裝生產管理課程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案例”作為媒介,組織學生就相關案例展開討論,形成反復的互動與交流,不僅可以避免教學干澀蒼白,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而且通過各種知識、觀點的碰撞可以大大地鞏固理論知識,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今天,國內外服裝企業(yè)更關注人才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提出有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回憶并應用理論知識,既豐富了教學手段,活躍了課程氣氛,也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這樣的培養(yǎng)和鍛煉恰好切合了市場要求。因此,本人認為在服裝生產管理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已勢在必行。
二、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服裝生產管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管理原理靈活應用于現(xiàn)場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中,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能有效促進理論向實踐轉移,但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好這一工具,以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標。
(一)案例教學法與舉例教學法混淆
在服裝生產管理的教學中,許多的教師能認識到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容易將案例教學法與舉例教學法混淆在一起。案例教學和舉例教學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二者也有區(qū)別。舉例教學是一種實證教學法,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授業(yè)者”, 學生居于次要地位,教師列舉例子僅是為使一個較難理解的理論通俗易懂,即“擺事實,講道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舉例教學法啟發(fā)性不強。案例教學以啟發(fā)為主要手段,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通過分析案例,提煉理論,然后回歸實踐。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處于主要地位,教師處于從屬地位,教師只負責精選和設計案例,而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以小組形式對案例展開分析討論,最后教師總結點評,將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自然地融匯其中,潛移默化中升華教學。
(二)案例選擇陷入困境
由于服裝行業(yè)和生產管理領域的雙重限制,服裝生產管理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引用的案例十分有限,許多時候需要借助其他行業(yè)和領域的案例。一方面,課程中的許多基礎管理理論都是西方的理論,并未中國化,案例因此也依賴于國外案例,缺乏中國特色,學生在理解案例時有一定的障礙。另一方面,由于教師處于教學的崗位,案例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滯后于社會實際發(fā)展,使用的案例過于陳舊,從而影響了服裝生產管理課程教學的先進性。整體上講,教學案例數(shù)量嚴重不足、適用性差,使服裝生產管理的案例教學陷入困境。
此外,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還受到了學生能力的很大制約。案例分析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這樣的一種全新的模式讓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的學生普遍不適應,學生知識面窄,觀望其他人討論,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三、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一)精選案例
好的案例能迅速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參與的積極性,而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基礎。因此,案例質量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效。
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案例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目標性。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取不同的案例。第二,適應性。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服從教和學的雙重需要。充分考慮教師對案例的把握和學生對案例的接受能力。第三,貼近實際。大多數(shù)學生進入大學學習前,都缺乏接觸社會的機會,對于企業(yè)實際情況缺乏了解,那些非常經典的案例離學生的生活很遙遠,理解比較困難,學生分析起來也不知如何下手,從而失去討論的熱情。
服裝生產管理相關的直接案例較少,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參考一些相關的經典案例,結合中國服裝生產管理現(xiàn)狀,根據教學目標要求,自行設計案例。另外,在服裝生產管理教學中如果確實找不到合適的企業(yè)案例,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選擇一些生活案例,如班級的管理、日常生活經驗等,而不是一定要引用國際著名的大公司的“經典案例”。大學的教學應服務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的專業(yè)知識上,還應包括社會生活、溝通、協(xié)調、分析、思考等。而且教學的重點本就應放在“授人以漁”,使學生能運用課堂所學,觀察、分析和處理現(xiàn)實中的問題。案例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就避免了學生感覺空洞抽象、無話可說的問題,學生能很好地參與到案例的討論中。但是,案例分析討論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做一定的引申,以這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點滴作為“引爆點”,將其延伸到到服裝企業(yè)管理的主題中。如從學生的學習計劃、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來延伸服裝企業(yè)生產計劃,從不同學生的購物經歷中尋找服裝企業(yè)品質管理的思路等,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升了服裝生產管理課程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現(xiàn)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擔任服裝生產管理類教學的老師,應多利用寒暑假下到企業(yè),收集最新的資料,將文字、圖片、視頻等進行科學組合,設計形案例,這不僅能豐富和更新教學案例資源,還能帶給學生服裝生產行業(yè)最前沿的動態(tài),保證知識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二)教學設計
案例教學將學生定位為課堂的主體,強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但這并不等于教師就可以袖手旁觀,教師需在整個過程中起到引導和鼓勵的作用。為了保證課堂的教學,在上課前,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計劃和安排。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課前充分準備好案例,并根據案例設計系列相關的問題和提出具體要求。
第二,案例引入。可以將案例提前給學生,方便學生去查找分析資料,也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案例。案例的引入時間需要根據課程內容適時調整,可以在理論講解之前展示案例,以引出新課;也可以在理論講解之后引入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強化教學效果。
第三,組織討論。這個是案例教學的中心,教師扮演引導者、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營造“百家爭鳴”的輕松活躍氣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陳述自己的觀點,使得案例教學按照既定的目標進行。但是,此過程也需要注意控制,既要避免學生脫離討論主題,也要避免個別學生談得太多或走過場。如果學生對案例涉及的知識點比較生疏,可以適當?shù)靥峁┧伎挤较颍龑W生學習。如有學生由于不善言辭,或者思路不清,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此時教師應適當引導,鼓勵、幫助學生逐步剖析,理順條理,保證整個討論活動有條不紊、積極活潑地進行。
第四,總結。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總結,列舉案例中需要使用到的與課程相關的知識點,并對其總結。歸納學生的觀點,肯定學生的成績和優(yōu)點,也要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補充學生未考慮到的方面,最后要求學生完成總結報告,說明其通過案例學會了什么,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尚待釋疑,鼓勵學生借助網絡、圖書館等自己去探尋答案,以使課堂的教學得到升華,也讓學生保持求知好學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也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調整。
另外,案例教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類似于會議室布局的教學場所,學生圍繞而坐,教師居首位引導和協(xié)調,以方便案例的討論和交流,提升案例教學的效果。
四、結語
在服裝生產管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擴大思路。在案例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辯論,串聯(lián)課程中孤立的知識點,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并靈活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每個人都是“盲人摸象”寓言中的盲人,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把握到問題的全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思考方式,通過案例分析探討,大家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開發(fā)自己的思維能力,對老師無疑也是一種很好的幫助。
【作者單位:江西服裝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毓.管理學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探析[J].管理科學文摘,2004(10)
[2]李盾.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2006(06)
[3]張敏.國際貿易實務中案例教學法創(chuàng)新探討[J].時代教育,2010(04)
[4]路軍.首席故事官:基于故事魅力的超級領導力[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8
[5]郭忠興.案例教學過程優(yōu)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
[6] 吳學君.獨立學院“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探討[J].教師,2010(09)
[7] 李俊利.管理學案例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北方經貿,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