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為對象,闡述了“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功能特點及其實施意義,并對其構成要素和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設計行業對實施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建議與理由。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模式;室內設計
一、前言
目前,我國高職室內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市場需求之間還存在脫節的問題,而國際職教發展的經驗與我國職教改革的實踐證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整合學校與社會資源,抓住人才培養和成長規律,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培養出行業所需的專業人才。“工作室”教學模式就是由此而興起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建立并依托不同類型的工作室,根據人才培養的規律來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工作技能作為培養目標,讓學生在“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真實情境中學習,以此來培養行業需要的人才。本文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規律,擬就“工作室”教學模式在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
二、“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功能特點
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目標來看,“理論用于實踐”是最核心的問題,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也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問題來展開的,在具體的功能體現上主要有“理論和實踐并行”和“理論實踐一體化”兩種模式。
在前一種模式中,學生可以通過專業教師的講解來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還可以在情境教學中進行實際工作能力提高的探索,但該模式存在的問題就是理論與實踐是并行的,在內容與時間上難以同步。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并行模式會使得理論聯系實踐的效果打折扣,難以對未來職業崗位工作形成整體認識,也難以獲得并最終形成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后一種模式中,將“理論與實踐并行”升級為“理論實踐一體化”,學生在具有真實情境的“工作室”中,通過手腦并用的“在做中學”的模式,獲得理論的深層把握和實踐技能的提高,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工作中的學習“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促進其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
具體到本文所探討的室內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工作室”教學模式的主要功能就是“以工作為學習內容,以學習為工作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體現在“工作室”教學模式中,就是“學習工作一體化”。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建立具有真實職場環境的“工作室”,讓學生接受真實的室內設計工作項目或工作任務,以此來進行職業化的學習,讓學生在做中學,并形成對室內設計專業的職業認識,進而成為室內設計專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意義及其模式構成
(一)實施“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意義
1.讓學生在工作室化的教學環境中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實踐技能、操作技能,同時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獲得對室內設計項目進行職業化、專業化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實現“工學結合”,體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
2.“工作室”教學模式使學生從教學的邊緣走向了教學中心,通過教學內容、組織方式、方法和場所等的改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激發他們掌握室內設計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內在動機,從而體現高職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3.“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室內設計專業的專職教師深入到一線行業企業去實踐,將行業中最新的知識、技能和信息整合粹取,隨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并將其實現在教學之中。另外,還需要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行業、市場感覺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到“工作室”作為兼職教師。這都有利于“雙素質、雙結構”和“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
4.在“工作室”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僅僅是學生,更是以設計師或企業員工的角色來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這既有利于學生盡早擺脫脫離社會的心態,盡快實現職業角色的定位,全身心地參與社會崗位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除上述外,“工作室”教學模式還能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職業項目任務的完成來構建職業道德,培養與人溝通和合作等品質,并樹立安全意識、誠信意識、環保意識等。
(二)“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成
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主要應該包括如下要素。
1.思想觀念:“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施行思路就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即將學校與社會行業企業兩大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教育目標,通過實際工作式的職業訓練,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獲得一定的職業經歷,為將來走向社會、從事崗位工作、承擔社會責任奠定堅實的基礎。
2.人才目標:室內設計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出符合行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要“能設計、會管理、善工藝”。該目標的確立,結合了當前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動態,也是當前高職教育的著眼點與落點。
3.教學團隊: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是“工作室”教學模式得以實施的關鍵。專業教師既要依托“工作室”,讓學生在室內設計的工作實踐中把握關鍵的職業技能,又要走出校園到企業中去親身實踐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另外,兼任教師也必不可少,要依托“工作室”聘請室內設計行業企業的專家,對學生進行教學。
4.課程體系:室內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實施,要基于高質量、相配套的專業課程體系。其總體思路是:①組建課程開發團隊,可聘請一線技術人員、實踐專家和專業教師;②秉承“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理念;③進行室內設計;④打破傳統,遵循學生職業成長規律。
5.環境條件:作為“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支撐,環境條件主要包括:①校企合作的體制平臺;②專業師資隊伍作為人力資源方面的組織保障;③有真實工作情境的工作室;④健全的質量管理制度。
四、采用“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策略建議
(一)“校企合作”
圍繞工作室教學,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應包括:①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論證;②在課程開發上導入行業標準,并以企業操作規范為指導確定教學內容;③進行項目與課程教學融合的可操作性評估;④對專業建設、教學管理和服務質量實施全面監控;⑤有針對性地選擇工作室與企業簽訂協議。
(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一方面,要對傳統的課程體系加以改革,要以培養學生高素質的職業技能為主線,從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入手,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職業調研分析,來構建專業的、系統的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要以工作室室內設計項目為載體,制定相應的包括定位、目標、實施方案等在內的課程標準。
(三)推行項目化教學方法
要將工作室的設計工作任務與課程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有必要推行“任務驅動、行為導向”為指導思想的項目化教學方法。項目化教學方法能夠將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習目標與工作室實際工作任務有機整合在互動的教學活動中,將教學所需的實踐條件放在工作室的實訓項目之中,通過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型的工作任務,來實現企業項目與教學任務的對接。
(四)改革評價體系
針對室內設計課程教學與企業工作室真實任務對接的特點,有必要對傳統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可按照行業企業實際工作任務評價的方式,來對教師“工作室”教學模式進行評價,以學生為主、突出教師地位,從工作態度、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等方面,對工作室的團隊成員進行互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五)建設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在專任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專業的教師教學準入機制,鼓勵專業教師到室內設計行業的先進企業進行掛職或兼職,既要建立培養機制,又要著重培訓結果考核。另一方面,在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設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包括建立兼職教師準入制度,提高薪酬待遇以提升教學積極性。還要為兼職教師提供實踐教學的平臺,對他們進行教學理論及方法的培訓,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也可以讓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的兼職教師參與到教材編寫和課程建設中來。
五、結語
綜上所述,“工作室”教學模式在室內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較傳統教學模式更具優勢,有很多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但具體到某一高職院校來看,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院校的工作室制模式,而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根據自身狀況開發出適合自身特點,從他人的成功經驗進行借鑒和吸收切實可行的“工作室”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錢抒.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框架的改革與建構[J].正德學院學報,2010(01)
[2] 李潔星.工作室教學機制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
[3] 于洋.基于“工作室”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大眾文藝,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