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部以“文革”為背景,談青春、談成長的影片。第六代領軍導演姜文在影片里表達了對青春的茫然和留戀,對青春驟然逝去的悵惘以及更多的對青春的謳歌。此片被譽為“90年代中國電影界的意外驚喜”。王朔的黑色幽默與姜文的大膽、獨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影片意象豐富、意味深長地從“社會——個人”“文化——心理”角度為我們展現出藝術這個“活生生的生命”。
當外面的世界鬧得天翻地覆之時,一群軍人子弟卻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陽光燦爛的日子。影片以姜文自己的獨白,為觀眾敘述了主人公馬小軍對現狀的不滿及對青春生活的追求。該片采用回憶錄的敘述方式和極具藝術特色的拍攝手法,使影片獲得了極大成功。
《陽光燦爛的日子》用口述的方式來表達馬小軍自己內心的恐慌,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幻想,直至自己也無法分辨現實與夢境,這給影片增加了某種神秘感。而片中的音樂則巧妙,大膽。導演將“文革”、前蘇聯、朝鮮歌曲組合構成影片音樂的主體,從而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調,凸顯了時代特色,體現出導演獨特的風格。影片開端以“20世紀70年代的北京并未發展得很好”為旁白,不僅起到了補充與解釋畫面的作用,更將深層次的含意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整部影片運用旁白、獨白與對白三種方式,增添了影片的藝術特色。
結尾處膠片的顏色由彩色到黑白,預示著情節已回到了現實,長大后的馬小軍與兄弟們坐在加長林肯車中喝著價值不菲的酒水。回憶過去用彩色畫面,或許是因為姜文導演認為“文革”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馬小軍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時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現在縱使富有,但卻已經失去了當年燦爛的色彩。如馬小軍步入米蘭屋內時,畫面開始變得金黃。當他們兩人親密接觸時,窗外的陽光變得更加強烈;當馬小軍騎著腳踏車載著米蘭送她上班時,陽光鋪滿整條街照在二人身上,金黃的一片,讓畫面顯得無比溫馨;而當馬小軍從生日宴會回去找米蘭時,掉進水坑的那一刻,四周灰冷,整體采用冷色調,將馬小軍內心的躁動與恐慌再到發泄表現了出來。畫面的凄涼讓觀眾的感情頓時爆發,徹底融入了影片中。色彩藝術良好地運用與恰當地轉換為影片成功奠定了基礎。
《陽光燦爛的日子》采用回憶錄的形式,為觀眾展示了一部富有藝術特色的影片,現實與幻想,黑白與彩色,無不讓觀眾驚嘆。馬小軍的汗與淚,青春的朝氣與尋求刺激的新鮮感,將觀眾帶入并回憶自己青春的美好時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讓每個人都承受著很大壓力,于是開始變得浮躁,但這部影片可以使我們靜下心來,進入現實與夢幻的交織處。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鳳陽高升學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