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
【主要事跡】
阿里木,男,40歲,新疆維吾爾人。阿里木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參軍,退伍后,在當地供銷社工作,1997年供銷社破產后,阿里木離開新疆走南闖北,2002年來到貴州省畢節市,以烤羊肉串為生。他在畢節看見很多窮孩子上不起學。阿里木深知缺乏教育給人生帶來的晦暗。從2006年起,阿里木決定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在畢節學院設立“阿里木獎學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8年來,阿里木將賣出30多萬串羊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全
部捐獻出來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很多網友被阿里木的故事所感動,親切地稱他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獲獎名片】
義俠巴郎
【推選委員評價】
崔永元:“阿里木的義舉告訴我們,慈善沒有門檻,哪怕只有一米見方的鐵皮家當,你也可以為慈善煽風點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間煙火展現善良情懷。”
陳菊紅:“傳說中,貴州的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動給這里帶來了照亮人內心世界的熱烈的陽光。”
【頒獎辭】
快樂的巴郎,在煙火繚繞的街市上,大聲放歌。苦難沒有冷了他的熱心,聲譽不能改變他的信念。一個人最樸素的惻隱,在人群中激蕩起向善的漣漪。
張平宜
【主要事跡】
張平宜,女,52歲,臺灣省云林縣人,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張平宜曾經是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2000年,為了采訪大陸麻風康復村的現狀,經多方詢問后,她來到了四川省西部一個叫大營盤的小村莊。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諾,為村莊的小學興建了嶄新的教室。2003年至2011年,她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在海峽對岸開辦“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致力于大營盤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為了籌建建校的資金,她在臺灣
寫文章募款,到處演講、賣書,試圖說服潛在的資助者。11年來,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張平宜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百余畢業生。為了給孩子們找出路,她又讓在青島開辦工廠的弟弟,為想要外出打工的學生們提供職業技術培訓。
【獲獎名片】
希望之翼
【推選委員評價】
王曉暉:“一只希望的青鳥飛過海峽,落在大山中被遺忘的角落。當人們看到久違的笑容和自信浮現在麻風村人的臉上,就會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義。”
彭長城:“為了一個底層群體的生活和尊嚴,為了打破這個群體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戰去行動。她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已到了捍衛的程度。”
【頒獎辭】
蜀道難,蜀道難,臺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
孟佩杰
【主要事跡】
孟佩杰,女,20歲,山西師范大學學生。孟佩杰有一個不幸的童年。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去世。5歲的孟佩杰由養母劉芳英照顧,3年后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不久后,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8歲的孟佩杰開始為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2009年,孟佩杰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12年,4000多個日子,孟佩杰不僅在生活上照顧了養母劉芳英,更重要的是,她的存在讓劉芳英漸漸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獲獎名片】
孝女當家
【推選委員評價】
丁俊杰:“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一個感動中國人的平凡女孩。”
王振耀:“小小的年歲,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更是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
【頒獎辭】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吳菊萍
【主要事跡】
吳菊萍,女,31歲,中國共產黨黨員。2011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市濱江區的一個住宅小區內,一個兩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沖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經好轉,吳菊萍手臂骨折,受傷嚴重,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2011年9月12日,吳菊萍和墜樓女孩妞妞約好,回家過中秋。吳菊萍自己有一個剛剛7個月大的兒子,在救人前她健康活潑的兒子還沒有斷奶。由于吳菊萍治療時要服大量藥物,她不得不給孩子斷了奶。
【獲獎名片】
最美媽媽
【推選委員評價】
阿來:“倏然之間事情就發生了!沒有猶豫與權衡的空間與時間,不假思索就伸出雙手,這是本能,是善良的本能!”
朱玉:“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
【頒獎辭】
危險裹挾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
劉金國
【主要事跡】
劉金國,男,56歲,公安部副部長、紀委書記、督察長。劉金國擔任領導職務幾十年,親手審批過近20萬個“農轉非”指
標,可自己的親屬卻無一跳出“農門”。他經常深入基層調研,但從不提前打招呼,吃飯除了在機關食堂就是路邊小店;從
不接受各種宴請,從不接受任何禮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葉;經常出席重要場合,卻沒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車,家屬卻從未用過。劉金國遇到重大突發事件都親臨一線指揮。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擔任公安部前線總指揮,緊急調集、指揮全國2萬多名公安專業救援力量,從廢墟中搜救出被埋壓人員8335人。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爆炸火災事故發生后,他帶專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面對數十個儲量巨大油罐隨時爆炸的危險,臨危不懼,果斷決策,科學組織,連續在火場最前沿指揮7個多小時,直至大火被成功撲滅。石油化工火災的滅火救援是世界性難題,15個小時撲滅了10萬噸油罐大火,專家稱為世界奇跡。劉金國曾獲得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河北省“優秀人民公仆”“優秀共產黨員”“廉政公仆”等榮譽稱號。
【獲獎名片】
烈火金剛
【推選委員評價】
陳小川:“內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為永遠不會逾越內心的道德底線。當他的道德追求堪稱高尚時,他的內心會有無限的滿足感。我想,劉金國完成了這種道德實現。”
涂光晉:“正因為頭頂有國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此清正廉潔,嫉惡如仇,臨危不懼,知難而上。”
【頒獎辭】
賊有未曾經我縛,事無不可對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險前沿,寸步不退。是劍,就向邪惡揚眉出鞘,絕不姑息。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