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
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的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長江、運河于此交匯。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人口460萬,轄廣陵、邗江、維揚三個區及江都、儀征、高郵三個縣級市和寶應縣。
揚州興盛于漢,繁盛于唐,鼎盛于清。2500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我們這座城市留下了眾多勝跡。揚州既是風光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南秀北雄的園林、曲徑通幽的街巷、古樸深邃的老宅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輔相成、交相輝映。此外,古今聞名的淮揚美食、揚州美曲、揚州美女、揚州工藝、揚州沐浴等等,更使揚州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魅力無限。
煙花三月,春暖花開。
這座美麗的城市,河有魂,城有資,湖有韻。
世界上有許多運河名城,
揚州是一座與人類最偉大的工程——中國大運河一同誕生的“運河第一城”,
古運河悠悠流淌千載,鋪陳著她通江達海高潮迭起的華麗篇章。
世界上有許多歷史名城,
揚州是一座由各個歷史朝代層層疊加起來的“中國通史城”,
古城池百代雄替,演繹成她漢唐明清屢建輝煌的崢嶸命運。
世界上有許多風景名勝,
揚州是一座“園林多是宅,車馬少于船”的“湖上園林城”,
瘦西湖茹古涵今,釀造出她名都佳處花月歌吹的萬種風情。
對這座城市,我總是有著一份特別的驕傲。
因為沒有一個城市,像揚州這樣受到文人眷戀,
吟詩詞,作歌賦,繪書畫。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意,
“十里長街市井連,夜市千燈照碧云”的繁華,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浪漫,羨煞多少古士今人。
今日的揚州風華依舊,讓人在思古懷幽中,體味這座詩詞名城的無窮魅力。
悠久的歷史給揚州留下了璀璨的文化。
精致的揚州美食、秀麗的揚州園林、獨特的揚州工藝、著名的揚州八怪、極富地方特色的揚州評話等等,如璀璨的明珠給揚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精致,是這座城市的一種內在氣質。
無論城市美景的清秀、雅致、玲瓏、婉約,
抑或揚州文化的精巧細致,甚或生活方式的優雅悠閑,
無不從骨子里透出一股迷人的氣息,令人眷戀。
在瘦西湖上,棹一葉舟,蕩一水柔,
讓思緒隨著那漫天飛揚的柳絮,飄向遠方,飄向綠水深處…….
明珠
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揚州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春秋時期的運河,漢代廣陵王的墓園,南北朝的古剎大明寺,隋代迷樓、隋煬帝陵,唐城遺址,宋元時期的普哈丁墓、仙鶴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時期的城市山林與湖上園林等,使古城揚州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揚州八怪、揚州工藝、揚州戲劇、揚州曲藝、揚州美食、揚州園林、揚州雕版、揚州學派等文化瑰寶,以濃墨重彩書寫著揚州文化的輝煌。
觀景
淮南江北海西頭,是揚州。2500年的風華沉浮,造就了一座城池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她的陳舊,她的優雅,她的精致,她眉宇里隱約的滄桑,無不讓人心生憐愛。
煙花三月里,鶯飛草長的古渡口,運河水靜靜地拍打著點點愁。兜兜巷中,閑閑散散地聽一夜小樓春雨,茶碗里氤氳出一個廣陵舊夢。
夢里,二十四橋邊依稀一位玉人低顰淺笑;夢里,歐陽公的平山堂前香煙繚繞;夢里,鹽商大宅的木門吱呀著打開;夢里,乾隆畫舫上的船娘唱起了小曲兒;夢里,在飄著細雨的街巷瞥見油紙傘下的倩影……
十年一覺揚州夢,這座城,就像一位溫婉動人的女子,時時出現在夢中。一踏上這飄散著茉莉花清香的城,驚覺夢中那絲絲扣扣動人心弦的景,已幻化成真,在眼際鋪陳開來,任你淺斟低酌。
瘦西湖
揚州柳,青絲綢,一絲青衣,千年水流,蜀岡之中,私藏了這一東方的美麗——瘦西湖。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她以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相互因借的藝術手法,成就為中國著名游覽勝地。
瘦西湖融南繡北雄為一體,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在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景。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長、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釣魚臺、五亭橋、鳧莊、白塔、二十四橋以及石壁流淙等名園勝跡、儼然一副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五亭橋乃瘦西湖的標志,其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是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合。如果說五亭橋貌有帝王之氣,那二十四橋則兼具詩情秀氣,“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近年來,瘦西湖風景區不斷加大景區建設和完善力度,以古典歷史名園為線索,結合諸多歷史遺跡,復原古時山水勝境,新建了萬花園等綜合新景區,景區面積擴大了5倍,達到了5平方公里,實現了從單一的觀光旅游區過渡為融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區。
古城
生活一定是在尋常巷陌之中的,揚州是一座靈動而多面的城市,更適宜近觀。優雅、古老而浪漫的氣息從每條老街古巷、每塊青磚條石中彌漫開來。曲曲彎彎的幽深小巷盤繞在古老城市的每一細節之處,每一條狹窄幽深的街巷深處,似乎都有一段難忘的故事,每一座青磚青瓦的深宅大院,似乎都聯系著一位歷史名人。
人們在每一條小巷中悉心過著自己或清雅或富足的生活,如同運河的水波蕩漾,平淡無奇卻真實。走過一扇扇木門、鐵門、從那些洞開或半掩的門看進去,如同一張張書頁的展開,這一個個門洞生活著的平凡人家,定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個園
古城北隅,一處已經禪坐了近兩百年的私家園林,謂之“個園”。此園乃清代嘉慶年間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舊址上擴建而成。千年古城,造就了這廂的精致。其韻如一處古籍書肆,滿園沁香,類似檀木的清香,雪藏了一東方的芬芳。個園的竹,蒼翠欲滴,那遒勁的枝干,延伸著190年的風雨滄桑,給你滿眼翠綠景象。園中之妙,在于行至一遍,如有隔一年之感。“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一路行來卻已經歷四季更迭,未得及悵然人生苦短,抬眼便見“壺天自春”,那青磚黛瓦的院墻之外,當時另一番盎然春意。
何園
游何園,須樓上樓下、曲曲折折、高高低低地走上一遭,方能領略其妙處。1500米的復道回廊,被專家稱為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橋雛形。什錦花窗,借景生輝,假山依托,池水相映。占地不多的一個園,卻將天光、云影、鳥語、花香盡數攬入懷里,扶著木質走廊的指縫間流淌出一段清風古韻的浪漫時光。古木掩映,野趣橫生,繞廊賞景,布移景異。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構思百年,園林山水,則山水天下。
(本文圖片由揚州市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