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童而言,最初幾年的生命任務就是在安全的環境下,發展自己。這句話表明,孩子發展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安全。這句話也同時表明,如果一個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建立,孩子是無法集中精力來發展自己的。
我舉個例子,大家或許就會明白了。當一個會爬的孩子看到前面有一個東西很吸引他時,他在最初的時候,通常做的不是迅速地爬向那個東西,而是回頭尋找大人。當他尋找到大人,并且得到一個微笑的回應,那個孩子就會高興而奮力地爬向那個目標。
這樣的過程會在這個孩子的生命歷程中重復多次,直至他可以不再回頭尋找大人,直接爬向目標。不再回頭意味著他知道,無論他是否回頭,那個大人始終在那里,并且微笑地支持他。等到他再大一些,當他偶爾發現身后的大人不在時,他也不擔心,因為在他的心里,他知道,他一定會得到支持和微笑的回應的。
這個過程很好地說明了兒童建立安全的過程,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歷程。同樣,我們以這個例子說明,當兒童在最初的階段回頭看的時候,他并沒有得到大人積極的回應與支持,有時是因為大人不在,有時是因為大人不支持,他始終無法完成安全感的建立。所以,他很難開展發展自己的歷程。兒童可以長久而獨立地玩耍,并且不將安全感建立在某一個具體的人身上,這表明他的安全感建立得很好,他正在發展自己。
回頭說那些家長告訴我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在阿姨離開后,哭泣、傷心是很正常的。因為,他與阿姨(或者其他照顧者)有很好的連接,與自己喜歡的人分開是很傷心的。但如果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很好,這樣的情緒不會持續很久,孩子會很快從那個情緒走出來,投入到發展自己的活動中。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在每一次分離時,都會哭很長時間,而且很難從那個情緒里走出來,并且即使不再哭泣,孩子的狀態也不是集中精力玩耍,而是顯得無所事事,精力不集中,這就表明,這個孩子的安全感還沒有建立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認真地評估孩子與阿姨(或者其他照顧者)的關系了。通常的情況是,很可能這個阿姨(或者其他照顧者)在帶孩子的時候已經控制了孩子,孩子習慣了依賴阿姨。
當一個孩子依賴一個人時,那就意味著孩子沒有安全感,他的獨立性受到了損害。我們說,沒有獨立,孩子無法發展自己,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被照顧者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