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產業可謂硝煙彌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廠商進入智能機市場。2012年6月6日,盛大和阿里均通過不同的合作模式發布了手機,在此之前百度也通過合作的方式推出手機,外加360和網易均傳出有將銷售手機業務,互聯網公司紛紛試水手機業務,一時好不熱鬧。
不過EnfoDesk易觀智庫研究認為互聯網廠商做手機目的并非依靠手機獨立變現,而在于戰略卡位。所謂戰略卡位主要有兩種類型:獲取用戶流量或幫助云服務落地至端。
對于互聯網廠商來說,手機業務偏傳統,“有沒有系統整合能力?能不能控制住成本?代工產品質量如何保證?”這些現實待解的問題,互聯網廠商并無對應行業經驗,所謂強調入口卡位,更多的戰略考慮在于占領高地,獨立依靠手機變現能力可能性并不大。
基于以上,針對目前各互聯網廠商做手機的梳理及分析具體如下(見圖):
綜合以上對互聯網公司對手機業務的布局的整理分析,易觀智庫分析認為互聯網公司從戰略上布局手機基本可以分為兩個目的:
1、對于用戶的一種營銷手段,意在獲取或升級用戶流量,補充現有業務未來可能通過售賣流量獲利,例如小米、360。
2、作為云服務到達端的戰略補充,完成理想形態下云+端的布局,通過離用戶更近的入口獲取用戶行為及信息,提升云服務能力。例如百度、淘寶、盛大、Google。
從整體互聯網行業來看,云+端將逐步成為行業內巨頭廠商的重要戰略卡位思路,即使沒有完全清晰的變現能力,后續也不排除有廠商繼續完成理想化的布局涌入市場,另一個角度同樣會存在終端廠商反向布局云端服務的情況,最典型的廠商即是蘋果。未來同樣不排除其他終端廠商通過投資甚至收購應用服務公司完成布局的可能。
易觀建議未來其他參與者需要理智入局,尤其要考量巨大的投入能否獲取更好的回報,伴隨硬件成本的不斷攤薄,硬件整個生態鏈將不斷被迫轉向應用服務,專注做深云端的服務同樣可以保證持久的競爭能力。
或許華為終端總裁王偉君說的對,互聯網做手機,對產業而言是好事。第一面,從銷售渠道上來說,通過互聯網的電子渠道,能夠增加消費者,擴大用戶規模。另一方面,傳統手機廠商可以互聯網進行合作,通過一些定制的服務,增強用戶體驗,最終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