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與肥胖
所謂體重,是指身體所有器官重量的總和,由脂肪體重和去脂肪體重(瘦體重)組成。人體內脂肪的含量易受營養狀況和活動量等因素的影響,如長期饑餓或營養不良時,可使體內的脂肪不斷減少,人體逐漸消瘦;反之,營養過剩可使體內的脂肪含量不斷增加,人體逐漸肥胖。正是由于體內脂肪含量變動很大,故有“可變脂”之稱。去脂肪體重包括肌肉、骨骼、軟組織和水分及其它非脂肪組織,其中肌肉的變動性也很大,易受身體發育程度,健康狀態,營養狀況,身體活動,種族及遺傳因素的影響。如長期營養不良或消耗性疾病的現象之一--消瘦就是肌肉的大量降解。水分因攝入水和排出水之間的平衡狀況隨時發生改變,是影響體重變化最快的因素。除此之外,其它成分相對比較恒定。因此,體重的變化主要就是脂肪、肌肉或水分的改變,其中肌肉中又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水分。
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體重稱為標準體重,實測體重與理想體重相比±10%范圍內都為正常體重,±(10%-20%)為過重或瘦弱,±20%以上為肥胖或嚴重瘦弱。但光用體重來衡量是否肥胖并不完全科學,比如舉重運動員,通常體重比較大,但不屬于肥胖,因為他(她)的體重主要是肌肉發達所致,脂肪含量并不高。真正衡量是否肥胖的金標準是體脂率。所謂體脂率指的是脂肪占體重的百分比,正常男、女成人的平均體脂率分別是14%-16%和20%-22%,男性>20%,女性>30%屬于肥胖。因此,想要減肥的人群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測量一下你的體脂率,如果在正常范圍,大可不必去減什么肥,因為你壓根就不肥。如果你一意孤行要減,那么只會將寶貴的肌肉減掉。而肌肉的消耗意味著蛋白質的降解,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如果你測得的結果確實是體脂率比較高,那么接下來就可以考慮減肥了。
如何真正減肥?
根據以上所述,減肥的目的應該是盡量減去脂肪,不應減去肌肉,更不能通過減去水分達到所謂的減肥。因此蒸桑拿、吃腹瀉藥減掉的都是水分,并不是真正的減肥。當水分補充后,體重又恢復了。要想使脂肪減少,必須從脂肪的合成與脂肪的分解兩方面著手,使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之間達到負平衡,就是消耗大于攝入,這樣才能減肥。不建議饑餓減肥,因為饑餓減肥的副作用太大,人瘦了但不健康。對每一位減肥者而言,饑餓減肥代表的絕對是無盡的痛苦和折磨,毫無生活樂趣可言。減肥藥有的是抑制飽食中樞,讓人沒有食欲。但停藥后,食欲會大開。那么有沒有既吃還能減肥的方法呢?
有,不僅有,而且完全可以吃得非常美味但照樣減肥。訣竅就是飲食多樣化,注意加強能量低,但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的攝入。比如同樣是肉類,雞肉和兔肉的蛋白質含量高但脂肪含量較少,但豬肉正好相反。所以吃一樣多的肉,但帶來的效果卻不一樣。烹調方式中多用蒸、煮的方法,能生吃的蔬菜盡量生吃,減少烹調用油的過多攝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飽腹,無形當中減少了過多食物的攝入。減肥的人群一定要吃主食,不要以為米飯是肥胖的元兇。要知道,只有機體擁有足夠多的糖才能讓脂肪完全氧化和充分燃燒。其實一碗米飯的能量可能還不及你所鐘愛的冰激凌,所以,那些高能量的食物,比如炸薯條、奶油蛋糕等不要吃。還有一定要吃早餐,如果早餐不吃,機體會在其他時間加倍地攝入和吸收,反而使能量攝入超標。
要使脂肪分解,唯一安全有效的途徑就是運動,不要認為手術抽脂很有效,過些時日,脂肪又會重新合成。脂肪分解的最佳方式是長時間、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時機體會動用全身的脂肪參與分解,為肌肉的運動提供能量。運動方式可以選擇爬山、快走、慢跑、游泳、羽毛球等,運動時間至少40分鐘以上。減肥的速度不要太快,每周1-2kg的速度比較適宜,同時輔助力量練習,能使脂肪減少的同時肌肉增加,有利于塑形。另外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是機體最好的恢復方式。只要你長期堅持不懈地“管住嘴,邁開腿”,就一定能夠成功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