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城鄉義務教育面臨的現狀以及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財政對策。希望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發揮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和效果,從而促進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義務教育;城鄉;財政政策
一、城鄉義務教育面臨的現狀
從根本上講,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表現為硬件上的差距和軟件上的差距,而就具體評價指標而言,主要表現在師資力量、經費投入、辦學條件三個方面。(1)師資力量差,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青年教師短缺,結構十分不合理。(2)教育經費投入上的差距,城市學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遠遠高于農村學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3)硬件設施上的差距,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在城鄉之間表現出顯著不均衡。
二、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廣大農村地區,小學義務教育基本上得到普及,但初中義務教育做得還不夠好,國家還應給予大力的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1)農村義務教育和城
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異。從師資力量上來看,城市的小學教師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要超過農村。在初中教師隊伍中,城市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初中教師是農村的兩倍。此外,在地區之間,師資力量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東部地區教學質量較好,教師的學歷合格率也比較高,基本可以跟城市相比。但西北一些極為偏僻的地方,由于經濟及其落后,學校只能聘請一些民辦教師,這些教師常常身兼數職,同時教授多門課程,使得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此外,從教師負擔學生的數量來看。城市和農村的小學專職教師負擔學生的數量都呈下降趨勢,這有利于老師更有針對性的教授課程,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在初中教育方面,農村的中學專職教師負擔學生的數量要高于城市初中教師負擔學生的數量,這不利于中學教學質量的提高。(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目前,政府部門對教育的投入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對農村地區的教育經費投入也無法滿足農村教育發展的需求。在中國,有60%以上的人口住在農村,農村義務教育本應成為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的重點,但隨著義務教育方向的調整,教育經費不斷向高等教育投入,不斷向城市傾斜,如此一來就造成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面臨著經費短缺問題。
三、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財政對策
(1)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先發展教育投入機制,努力實現全社會教育公平。保證財政對教育事業投入的資金增長機制。進一步落實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支持解決好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加強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支持職業教育發展,重點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事業。(2)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分擔責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相當部分縣鄉財政困難的情況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僅依靠縣鄉的財力是很難保證的,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必須在強化縣級政府作為管理主體的管理責任的同時,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分擔責任,加大縣級以上各級政府財政對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主體責任,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機制。(3)同一區域內,以學生數為標準,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撥款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不區分城市和農村,以學生數為標準,實行義務教育均等化撥款制度。不再分為城鎮、農村標準,實行統一的公用經費標準,為“城鄉統一標準辦學”提供了資金支持和制度保證。(4)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著力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建議中央安排專項資金,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重點用于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5)建立義務教育經費問責和績效責任制度,并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入政府主要責任考核內容。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加強各級政府義務教育經費問責和績效考核制度。在教育資金的分配、使用上,要有利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并以此作為評定各級政府績效的一項重要指標。不僅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入政府主要責任考核內容,更重要的是通過建立完善的政府問責制度,加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力度。(6)改革人事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應加大創收,提高教師的待遇。積極向社會呼吁,爭取來自各界的支持,大力發展校辦企業,加大農村教師的創收。其次應提高農村教師的編制數量,啟動農村教師的崗位津貼制度,對于相對較差的農村教師,可以先讓其到先進的學校掛職鍛煉,積累教學經驗。最后,還應鼓勵教師參加合格學歷的進修,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還應鼓勵教師參加地方組織的各類培訓,使農村教師較快的接受新的知識、信息和新的教學手段,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 考 文 獻
[1]王賢.博弈論視角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效率與公平關
系.現代教育管理摘錄.2009(2)
[2]王德文.中國農村義務教育:現狀、問題和出路[J].中國農村經濟.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