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財政管理作為經濟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安定農村發展,鞏固基層建設,促進新農村的發展,穩固基層政權,從而帶動城鄉工作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重要地位不可忽視。因此必須強化基層財政管理的認識,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在管理中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解決我國基層財政管理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完善我國基層財政管理。
【關鍵詞】基層財務管理;新時期;研究
一、前言
近幾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以及取消農業稅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基層財政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財政來源不足,財政收入小造成財政赤字,且難以平衡,存在嚴重的債務現象,基層財政普遍存在風險;機構臃腫,由于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基層財政的穩定性和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新時期我國基層財政管理面臨的問題提出基層財政管理持續穩定發展的對策。
二、重視基層財務管理,強化財務管理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到“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作用”,因此,強化意識是促進基層財務管理的重要前提,可以保證新時期基層財務管理的順利全面實施。基層,作為地方政府部門,應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以及基層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對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要進行基層財務管理方面的中短期培訓,提高單位每個工作人員的意識,全面認識基層財務管理的必要性,實行政府收入行為規范化,健全財政管理機制,促進新農村經濟發展。首先,改變傳統的預算化資金的觀念,建立起基層財政管理的新觀念,使政府真正擁有財務管理的使用權。其次,在實現財政收入管理規范化進程中,樹立長遠觀念,合理分配,做到把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相結合,同時樹立全局觀念,把處理好政府與基層政府,政府與市場經濟,擺正整體與局部關系,避免地方保護主義的傳統封閉思想,樹立宏觀理念,盡可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而不是成為其負擔,并實現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將其納入政府經濟管理中。
三、進一步健全基層財務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健全基層財務管理的相關法規,實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完善基層財務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實現財務管理的法制化,首先要健全基層財務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們在專門的財政監督的法律法規上還處于空白狀態,沒有健全的監督機制是基層政府腐敗滋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法律法規監督機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基層財務管理存在諸多問題的重要因素,即使有相關財政監督規章制度體系,很多政府部門只是有章難循,即使制訂了相關地方法規,也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以及全面性,各部門、各階段不能很好地統籌聯系,使得財政監督工作缺乏充分的一句,監督力度嚴重不足。其次,要協調現有的法律法規,關系新農村建設的義務教育、農業、科技的支出必須得到保障,因此基層政府應該在保證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協調相關支出,在保證農村教、工、文、衛事業協調發展的前提下,保證農村財政正常運行。
四、協調基層財政的收入與支出,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開源節流作為提高基層財政抵御財政風險的能力的根本途徑,基層政府應努力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開源,所謂開源就是加大政府的財政收入,擴大和培育稅基,擴大和培育稅基的根源在于發展地方經濟,發展地方經濟首先要優化地方的經濟結構,提高地方經濟總值,鼓勵支持綠色環保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企業,而不是扶持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企業。其次,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通過地方特色資源吸引外商投資,鼓勵第三產業以及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加工型、服務型、流通型產業的發展和引進,加快農業企業化,鼓勵農企結合,以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動作為原則,互助合作,抱團發展的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擴大再生產,從而為早日轉換為政府財政收入后備資源奠定基礎。
為保障政府的財政穩定,不僅是開源,節流也應引起基層政府的重視,目前,基層財政經費普遍存在浪費現象,從1978年到2003年間,在這16年里基層行政管理費用增長了87倍,我國基層行政管理費遠遠超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以平均每年23%的比率遞增,占財政支出比重的14.25%。我國稅務人員超過100萬人,而美國只有10萬人,而我國的基層行政支出高出美國9個百分點,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許多地方政府的項目,往往都是領導決策的,在領導決策中中飽私囊現象大量存在,造成巨額的財政損失。從2006年地方政府實際收入結構看,僅占全國財政總收入的63%的地方財政收入就達42000億元,而且每年有近24300億元的預算管理沒納入國家管理之中。
每年僅有42000億元的地方財政總收入,每年因公車、公招和公出卻要花掉9000億元,豪華辦公服務設施每年消耗1萬億元,還有大量運動式、政績式工程開支,損失浪費非常驚人。因此,要根據量力而行行、量入而出的原則,優化基層財務支出,做到勤儉節約、克己奉公、把財務的支出落到實處,加強財務預算,制定有針對性、可行性的預算制度,深入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工資統一發放、農村費稅等方面改革,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統一、規范、完善的支出制度,促進節約開支,最大限度地提高支出效益,同時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問題,保證基層政府內部預算制度的有效運行,防止濫用,重視會計這一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憑證的審核,改進會計工作制度,強化會計制度的控制,從而實現科學統籌、運行靈活的財務管理體系。
五、運用現代加強基層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工作
基層政府應該為建立統一的網絡信息平臺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計算機網絡先進技術,財務管理軟件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規范基層政府會計核算、預算編制與結算等財務管理工作,建立起健全的基層政府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嚴密監控基層政府的資金流與信息流,如與科技公司建立政企合作關系,研發基層財務管理綜合平臺。在這種嚴密的監控下,可以實時地監控基層政府的財務成本情況,改變了過去基層政府預算制度形同虛設的狀況,有效地使財務管理實時化,提供集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集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監督、稅務會計為一體的財務管理軟件,提高基層政府財務管理效率。同時,基層政府可以依據財務信息系統對各責任中心的監控,建立相關考核和獎懲制度,對考核優先者進行獎勵,并作為晉升、評審、考核的重要依據。此外,通過財務管理綜合平臺,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加強對網絡風險的防范。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設置防火墻,健全安全管理機制,提高基層政府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基層政府應建立與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重要監控點,建立風險預警點,并實時控制這些點,一旦出現特殊情況立即報警或停止使用,及時化解風險,提高基層政府財務運營的安全性。
六、結語
總之,新時期下我國基層財政管理任重道遠,針對目前存在的諸多缺陷,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改進基層財務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加財政收入,優化財政支出,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提高工作效率,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段金勝.淺論加強鄉鎮財政財務管理[J].當代經濟.2008(2):90
[2]劉家義.國務院關于2008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則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R].2009
[3]周莉,張超.當前地方稅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口[J].商業時代.2009(22)
[4]張文忠.完善鄉鎮財政管理[J].企業導報.2010(12下):76
[5]李庚昌.南海探索基層財政管理新模式[J].中國信息界.2007(4):31
[6]張瑞蕓.鄉鎮財政風險的成因及管理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