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炭行業屬高危行業,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建立和落實長效機制,才能徹底扭轉安全上的不利局面。因此,在一個時期或者更長時期內逐步形成安全生產長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煤炭企業;安全;監督;管理
一、落實安全責任,強化自主管理
中央直屬及國資委管理的省屬大型煤炭企業,搞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關鍵在于落實安全責任。(1)創新管理模式,強化現場管理。首先,強化落實現場管理人員“深、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嚴格安全崗位職責,把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其次,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科學控制“人、機、物、環境”四大因素。落實好班組長、安監員以及跟班人員等現場管理人員的“四抓四不走”職能。即:抓安全、抓質量、抓隱患、抓規程落實;安全質量達不到標準不走、安全隱患處理不好不走、安全措施規程現場達不到標準要求不走、存在的安全問題交接班交接不清不走。(2)干部帶班下井,確保安全生產。一是進一步完善“管理人員下井帶班制度”,每天、每班保證有副總以上領導帶班下井;二是嚴格中夜班的安全管理,將中夜班巡邏小組下井時間劃分為時間段,分組下井進行檢查;三是嚴格副總領導考核制度,副總以上領導每次下井必須寫一份安全生產報告,同時對職工進行隨機提問考試;四是嚴格基層隊長下井考核,嚴格執行“3.8”制度,即每天3個班都有班長帶班下井8小時。(3)明確重點工作,強化監督監察。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搞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核心在于明確安全監督管理的重點工作,搞好重點工作的安全監督監察。要強化頂板管理的安全監督監察。突出抓好采掘工作面的支護質量,嚴格工作面端頭、抓好工作面安裝初采及過斷層、特殊構造帶和應力集中區的安全管理;搞好失修巷道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治理,確保頂板安全。嚴格落實安全設施定期檢查維修管理制度,確保各類安全設施靈敏、可靠、有效;抓好崗位工的上崗質量,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安全生產實踐中必須處理其內在的三個關系
(1)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在安全與生產的關系上,有些人將它們對立起來,視為一對矛盾,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和片面的。安全與生產之所以不是一對矛盾,就是因為它們根本不是對立著的雙方,而是相互依存關系,安全是伴隨著生產而言的,沒有生產就沒有安全。人們常說:“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就是這個道理。(2)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國有大型煤炭企業整體工作而言,經濟效益是中心,這是企業全部工作的目的和歸宿,但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產。煤炭企業對安全生產有特殊要求,煤礦的效益主要來自于煤炭生產,如果沒有安全保證,生產煤炭就是一句空話。事實證明,效益與安全是煤礦企業的兩項根本性任務,企業領導必須堅持兩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3)情治與嚴治的關系。在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的情和嚴只是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在安全生產中,許多單位恰恰在情和嚴的問題上處理不好,使自己陷入被動的處境。究其原因,問題就出現他們處理情和嚴的關系上。情和嚴,也可視作一個對立的統一體,情應該出于嚴治之中,嚴應該立足于情治之上:兩者是不應分離的。只有這樣,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促進安全生產。
三、建立國有煤炭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國有煤炭企業安全職能部門具有內部安全執法的權力,和其它職能部門一起經常性地到現場檢查,能夠發現基層安全管理中的不足,督促其改進工作。(1)安全隱患的解決。對于安全隱患解決難度不大的,由職工或班組長負責,當班在現場進行解決。對于解決難度大的安全隱患,必須按“三定”原則制定措施,指定專人負責限期解決,做到“有安排、有落實、有反饋、有復查”。(2)救援體系保障機制。在普遍意義上說,事故是客觀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建立完善的事故救援體系能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快消除事故影響,恢復正常生產。(3)現場員工自救和互救。一旦發生事故,最及時有效的救援就是現場人員,包括職工的自救和互救,尤其是職工發生大量出血、呼吸和心跳停止、被突然埋壓等情況下,能夠在最快時間內獲得救助,這是任何專業救助都無法比擬的。所以在職工和新工人培訓工作中,現場急救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總之,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靠簡單的方法做好,更不能憑一時之功。我們必須要堅持科學的態度,依靠先進的科技裝備和科學的管理,對這個系統進行不間斷的完善。
參 考 文 獻
[1]劉強.《安全.健康和環境》.2008(10)
[2]陳力軍,于洪珍.《煤礦自動化》.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