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正面臨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如何在實現這一轉變的過程中保持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是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本文根據浙江省1992年~2010年的樣本數據運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分析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促進浙江省經濟增長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本;經濟增長;浙江省
一、引言
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將主要由對物質資本的依附轉向對人力資本的依附,人力資本將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決定性因素。關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已有研究表明:一國或地區的人力資本存量越高,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越大;人力資本的教育程度或技術素養越高,對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就越顯著。浙江省是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的東部沿海省份之一,改革開放后較早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提高經濟市場化程度,經濟活力迅速得到釋放,經濟實力大大上升,實現了從經濟小省到經濟大省的歷史性轉變。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于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除直轄市)。浙江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的省份之一,創造出了令世人矚目的“浙江現象”,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一直居于國家前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躍居全國前列。在浙江省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本文將側重分析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人力資本理論被譽為是“經濟思想史中的人力投資革命”,在許多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或新型學科中應用十分廣泛。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的系統研究始于西奧多·舒爾茨,他指出,“自然資源、物質資本以及原始勞動對于發展現代化高度生產經濟來說還不夠,因而,用大量的人力技能來為發展的勢頭增添動力實屬必要。沒有它們經濟發展的前景就會黯然失色。此外還應補充一點:如沒有相當發達的人力技能,也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各種復雜的現代化的物力資本。”國內外對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很關注,盧莉梅認為人力資本對產出的貢獻率比較低,人力資本投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宋慧慧和王玉在研究人力資本投資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得出結論:人力資本投資數量和結構都影響人力資本的增量,也對均衡經濟增長路徑產生影響。崔俊富、劉瑞、苗建軍在《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一文中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本的作用會逐漸增強,成為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Uzawa(1965)將人力資本引入經濟增長模型進行分析,假定社會資源以一定的比例配置到教育部門,教育部門的生產函數具有規模報酬不變的性質,然后教育門通過其對生產部門技術水平的影響來間接影響產出。Lucas(1988)強調人力資本通過教育投資的積累,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于物質資本的貢獻,認為正是人力資本外部效應的存在導致生產函數出現規模報酬遞增,從而經濟增長得以持續,人力資本便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Rtomer(1986)的知識溢出模型將知識作為一個獨立的要素引入生產函數,認為知識具有外溢效應,知識自身的生產具有遞減的規模收益,但作為投入具有遞增的邊際生產率。本文將借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來實證分析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分析浙江省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建立模型。本文借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引入包含人力資本要素的總量生產函數:Y■=AK■■L■■H■■e■,兩邊取對數,可得用于回歸分析的線性函數形式:InYt=InA+αInKt+βInLt
+γInHt+ε,其中,α、β、γ分別表示資本、勞動和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A為技術水平,ε為隨機擾動項。
2.數據的選取和處理。樣本選擇和數據處理。本文采用1992年~2010年的年度數據,共19個樣本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浙江省統計年鑒。一是總產出,文中采用GDP衡量,用變量Y表示。二是人力資源總量,用統計年鑒上公布的數據采用平均工資法計算來近似替代,用變量L表示。三是物質資本投入量,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來近似衡量,用變量K表示。四是本文假設在所選取的年份期間技術水平沒有進步,即在1992年~2010年期間技術進步對GDP的影響是相同的。回歸結果用Eviews軟件對上述生產函數模型進行參數回歸,回歸結果如下:
得D.W.=0.475813。D.W.值說明Y存在著一階自相關,用AR(1)、AR(2)模型進行重新回歸,可得如下表:
InYt=1.63+0.44InKt+0.45InLt+InHt+AR(1)+AR(2),t檢驗值(4.39)(3.99),F=1896.72, R2=0.99842,D.W.=1.97,由此可得α=0.44,β=0.45,各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Rα=11.08%、Rβ=8.44%。
從上述回歸方程來看,修正后的擬和優度在0.9以上,符合理論推導。1994年~2010年浙江省物質資本、人力資源的貢獻率為分別為11.08%和8.44%,可見物質資本投入的貢獻占有主導地位,體現出經濟增長的粗放型。人力資本對產出的貢獻率比較低,人力資本投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觀察各個回歸結果,可得出如下結論:人力資源的彈性系數大于物質資本,表明浙江經濟增長對人力資源的敏感程度高。
三、提出建議
人力資本,是個人通過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投資,獲得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與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不僅有折舊慢的特征,同時勞動者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對他人能產生正的外部性。由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浙江省人力資源的彈性系數大于物質資本,表明浙江經濟增長對人力資源的敏感程度高,應改變傳統的重視物質資本投資,忽視人力資本投資的發展模式,把發展各種人力資本放在首要地位,在處理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關系時,要遵循二者協調發展的原則,確立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協調發展,并適當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人力資本投資又是一種長期投資,投資收益具有很強的滯后性,因此風險會更大。一定的社會保障水平所提供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遷移補貼和職業介紹及職業培訓福利等相當于風險縮減因子,它降低了投資的風險,使人們更愿意進行投資,從而有利于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及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可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人力資本的充分發展掃除后顧之憂。
浙江省是我國的經濟較發達的省份之一,為了長期的發展應將浙江特色的經濟與高素質人才相結合。
參 考 文 獻
[1]林玲.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城鄉收入差距實證研究——以浙江為例[D].浙江工商大學.2008
[2]李亞慧,劉華.健康人力資本研究文獻綜述[J].中國工業經濟.2010(11)
[3]羅萍.高校科研、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聯性的實證分析[J].廣州大學學報.2009,8(7)
[4]呂娜.健康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研究文獻綜述[J].經濟評論.2009(6)
[5]扈曉穎,韓峰.教育投資、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J].技術與創新管理.31(5)
[6]李肖夫.教育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J].無錫南洋學院學報.2(1)
[7]宋慧慧,王玉.人力資本投資結構與經濟增長[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9)
[8]盧莉梅.人力資本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探悉[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0)
[9]陳玉梅,彭尚平.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J].經營管理者.2010(18)
[10]孫敬水,許利利.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8(5)
[11]劉曉紅.中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31)
[12]張士武,郭曉峰.中國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機制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0(5)
[13]郭艷青,楊艷梅,石鑫巖.人力資本產權激勵研究[J].企業導報.2009(11):223
[14]王國旗.我國人力資本投資結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研究[J].青年文學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