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萍鄉市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在全國的“紅色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萍鄉市的紅色旅游開發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基于萍鄉市紅色旅游開發過程中的問題,提出了開發紅色旅游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萍鄉市;紅色旅游;開發
江西省萍鄉市是傳統的煤炭工業城市,但隨著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市政府正在努力追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提出將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江西省是第一個提出“紅色旅游”口號的省份,2000年開始主打“紅色旅游”牌,2001年建黨80周年的時候正式提出“紅色搖籃,綠色家園”。2004年,江西帶頭發起并簽署了《七省市發展紅色旅游鄭州宣言》,8月省旅游局發布了《江西省紅色旅游發展綱要》,緊接著10月份,又開始了江西旅游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旅游宣傳推介活動——“2004年中國紅色之旅萬里行”。2005年,國家旅游局任命為“紅色旅游年”。與此同時,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也正在深入開展,很多紅色旅游景點成為黨員先進性活動的課堂。在這片紅色旋風中,萍鄉市的紅色旅游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一、萍鄉市開展紅色旅游的優勢
(1)資源優勢。萍鄉市地處湘贛邊界,南有井岡山,西靠韶山,正好處于兩地滲透和輻射的邊緣地帶和交叉點,從本市來說,也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安源是工人運動的搖籃和秋收起義策源地之一,也是中國近代產業發祥地之一,安源也因此入選了全國123個紅色經典景區名錄,江西十大紅色旅游景點。萍鄉市蓮花縣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的五個“全紅縣”之一,有中國革命非常著名也非常寶貴的“蓮花一支槍”,還有中共湘贛省委舊址——花塘官廳。上栗縣則有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張國燾的故居,而蘆溪縣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的殉難地,并有盧德銘烈士陵園。這一系列的紅色遺址都為萍鄉市的旅游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2)交通優勢。萍鄉市交通便利,浙贛鐵路橫貫東西,滬瑞高速公路萍鄉段已經全線通車,國道有319、320,長沙黃花機場距離萍鄉118公里,萍黃高速建成后只有70公里的距離。湘贛兩省和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構成了萍鄉市最大、最穩定的旅游客源市場。(3)旅游管理和服務機構逐步完善。萍鄉市旅游局于1999年5月從外事辦單列出來,市旅游局作為主管部門,職能上得到了強化。各縣(區)旅游局也相繼成立,并相繼設置了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和安源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兩個正縣級景區管理機構。
二、萍鄉市“紅色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紅色旅游處于初級階段,品牌形象不夠鮮明。萍鄉市的紅色旅游景點絕大部分都處于開發的初級階段,以簡單被動的陳列展覽為主,缺乏主動的宣傳促銷和品牌意識,沒有清晰準確的形象定位,全市也沒有統一的形象識別。(2)紅色旅游資源具有品牌潛質,但無品牌意識。萍鄉市的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已經具備了打造品牌的旅游產品,并形成品牌效應的潛力,但由于目前各景點的開發還處于初級的階段,并屬于事業單位,缺乏市場意識,因此導致品牌建立遲滯。(3)管理體制不順,資金投入不足。旅游的行政管理體制與產業的發展不協調,尤其是縣區旅游局規格、職能與旅游產業發展不相稱。市級預算內旅游投資總量不夠,分配到紅色旅游項目上的資金不足,難以發揮導向作用。此外,旅游企業“小散弱差”,資金實力薄弱,能用于擴大再生產的很少。(4)旅游設施不足,開發滯后。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旅游市場開發、資源開發和配套設施建設都嚴重滯后。盡管萍鄉市的紅色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產品,缺乏旅游精品。(5)景區污染嚴重,景點缺乏維護。萍鄉市的產業格局長期以來是以“紅(煙花)、黑(煤炭)、白(電瓷陶瓷)、灰(水泥)和鋼鐵工業”為主,造成萍鄉市的環境污染嚴重,其中安源、湘東兩區尤為厲害,而安源是紅色旅游資源較為集中的區域。環境的污染給區內的革命遺址遺跡帶來不同程度的侵害,增加了保護的難度。另外有些景點缺乏維護,比如張國燾故居,自從建立以來基本未進行過大的維護,景點設施陳舊,對游客缺乏吸引力。(6)景點開發缺乏深度,從業人員平均素質不高。紅色旅游以紅色景觀為基礎,但是單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并不能構成完整意義上的旅游形象。萍鄉市紅色旅游景點普遍存在這一問題,只是簡單地表現歷史事件和人物,未對形象進行深加工,過于單調,內涵拓展不夠。另外,從業人員平均素質不是很高,缺乏優秀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7)景點分散,游客停留時間短。萍鄉市的紅色旅游資源分散在市內的不同區縣,彼此之間的距離在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車程之間,而游客在景點的停留時間也只有一個小時左右,使游客疲于奔波,無法獲得良好的旅游體驗。
三、萍鄉市“紅色旅游”開發的對策
1.塑造旅游整體形象。(1)選取知名的資源進行大范圍宣傳。當年一副《毛主席去安源》使安源廣為人知,可以邀請國內知名畫家再次創作相關題材,使萍鄉市的紅色形象深入人心。(2)引入旅游形象視覺識別系統。萍鄉市的旅游形象識別系統可以從古城風貌、城市景觀風貌或典型紅色建筑入手,與城市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城市風貌規劃、城市建筑風格、城市旅游意向等協調一致,在視覺上塑造統一、獨立的城市旅游形象。確定好旅游標徽后,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媒體、主要交通口岸、公共場所、報刊雜志、旅游推介會上廣為宣傳。(3)攝制一部萍鄉市紅色旅游宣傳片,應突出表現萍鄉市悠久的革命歷史和革命傳承。(4)征集萍鄉市旅游整體形象宣傳口號,口號要瑯瑯上口,易于記憶。(5)制作精美的萍鄉市紅色旅游宣傳畫冊,既要有較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又要便于攜帶。
2.拓展紅色旅游內涵,兼及其他類型旅游,拉長旅游產業鏈。紅色旅游當然應突出“紅色”,但不能以紅色為唯一,單單開發紅色旅游產品是單調乏味的,而應因勢利導,結合萍鄉市其他旅游資源,拓展萍鄉旅游的內涵。萍鄉市除了有大量紅色旅游資源以外,還有“綠色”和“古色”,綠色主要包括了武功山、楊岐山等風景區,古色則是指萍鄉特有的儺文化。在開發過程中,完全可以以紅帶綠,以綠促紅,兼及儺文化的文化旅游,拓展旅游資源,延長旅游時間,提高旅游內涵,從而拉長旅游產業鏈,提高萍鄉市的旅游產業收入。萍鄉市紅色旅游可以結合以下旅游項目聯合進行開發,綜合提升萍鄉旅游實力。
3.建立多元旅游開發投資體系,吸收旅游創業資金。(1)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投資,逐步增大紅色旅游投入。鑒于目前萍鄉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限,能夠直接用于旅游建設的資金相對有限,要搞好紅色旅游,不能僅靠市政府的力量,而是“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資一起上”。且國家對于紅色旅游項目是持支持態度的,萍鄉市必須抓緊機會,提前做好重點項目的規劃,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國家專項投資和旅游發展基金項目。(2)加大招商引資,建立多元融資渠道。政府投資有限,要充分利用市場之力,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業主開發”的機制,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通過市場融資、開放引資來加快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
4.建設萍鄉特有的紅色旅游文化。(1)景區服務體現紅色特色。紅色旅游不同于一般大眾旅游的特色,旅游服務人員的恰當服務行為可以塑造紅色旅游的氛圍,要給旅游者提供具有紅色旅游特色的服務。(2)紅色建筑(各種舊址遺址)應保留原有風貌。建筑內的設施與當年的設施、形象式樣、擺設保持一致,使游客有親臨其境的真實感。(3)大力開發具有萍鄉紅色旅游特色的旅游產品。旅游產品是展示紅色旅游形象的重要物質載體,紅色旅游用品、紅色旅游紀念品、地方土特產等應盡可能統一使用“萍鄉紅色旅游”或“萍鄉工運搖籃”字樣的標志和旅游標徽,同時注重開發商品的紀念價值、欣賞價值、趣味價值、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4)注重建設獨特的雕塑和標志性建筑。目前萍鄉比較標志性的紅色建筑有秋收起義紀念碑,雕塑則有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的毛澤東塑像,這些都是萍鄉紅色旅游形象的重要視覺載體,萍鄉市還可以邀請著名設計專家建造一些品味獨特、格調高雅,有較高標識性的雕塑與紀念性建筑。
參 考 文 獻
[1]李進兵.紅色旅游的文化可持續發展[J].商場現代化.2007(13)
[2]劉建平,伍先福,黃玲.紅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學習導報.2005(5)
[3]毛日清.老區建設與“紅色旅游”事業的發展[J].求實.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