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水電站集水井是電站滲漏水、檢修水和部分生產用水的排泄系統。本文介紹了由PLC控制某水電站滲漏集水井排水系統設計方案,該系統1~4#排水泵組成,詳細設計出由三菱FX系列PLC實現滲漏集水井的排水控制。
【關鍵詞】PLC控制設計;滲漏集水井;排水系統
水電站集水井是電站滲漏水、檢修水和部分生產用水的排泄系統。電站滲漏排水通常包括廠內水工建筑物的滲水、機組頂蓋與主軸密封漏水、鋼管伸縮節漏水及供排水閥門管件漏水等,其主要特點是排水量小,高程較低,不能靠自流排至下游,所以設有集水井,把滲漏水集中起來,用水泵抽出。
一、設計要求
設計某水電站滲漏集水井排水系統由將1~4#排水泵組成,由PLC來控制這4臺泵實現滲漏集水井的排水控制。根據現場要求,1~4#臺泵工作,當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時,能自動啟動對應泵;一臺運行泵出故障時,能自動退出運行,以待檢修;處于備用狀態的泵自動投入運行,以滿足排水的需要。具體控制要求如下:
(1)水位上升階段:水位先過停泵水位,水泵不啟動,達到排水水位時,第一臺泵啟用;如果水位繼續上漲到高水位,第二臺泵啟動;水位達到報警水位,第三、四臺泵同時啟動,并發出報警信號。
(2)水位下降階段:水位從報警水位一直下降,直到停泵水位,所有泵停止。
注意:1#為主泵;2#為備用泵;3#、4#為報警泵。
二、設計思路
在水電站生產過程中,排水系統雖然比較簡單,但卻非常重要,若集水井排水不暢,輕則水淹水泵,重則可能導致水淹廠房,因此對集水井水泵的控制要求可靠性高,排水速度快。
根據電力部對水電廠的有關規定,按無人值守標準進行設計。集水井排水系統包含自動和手動兩套相對獨立的控制系統。
(1)手動控制回路主要由軟啟動器、自動/手動選擇開關、碳棒停泵信號、啟動按鈕及停止按鈕組成,通過控制屏上的啟動和停止按鈕,根據需要手動啟動/停止有關水泵。
(2)自動控制回路主要由自動/手動選擇開關、PLC系統、碳棒、液位計及軟啟動器組成。在自動情況下,手動啟動/停止功能無效,同時將1~4#泵的運行狀態、1~4#軟啟動器故障信號、電源故障信號、集水井水位信號送計算機控制室。手動時,PLC禁止輸出。
(3)排水方式。水電站有以下三種排水方式:直接抽排;集水井—水泵排水;集水廊道—水泵排水。
三、設計方案
(一)PLC選型
三菱FX2N系列PLC是一種體積小、有數百個內部繼電器的微電腦自動控制器,因其具有故障頻率低、可靠性高、內部繼電器免配線、增加和改變線路控制功能方便、能方便線路故障點的判斷與檢修功能等特點,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控制領域,實現邏輯、步進、數字、模擬量等的自動控制,如水電站勵磁調節器、排水系統、高低壓氣系統、閘門系統和油壓裝置系統等。它的成功應用,全面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實現對重要設備的自動控制。為降低人為誤操作機率,方便人機聯系,故將這一先進控制方式推廣應用于排水系統控制中。根據系統的控制要求,選用三菱公司的FX2N-24MR型PLC,水電站采用PLC控制排水系統,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經濟性和安全性,有利于電站的無人值守和少人值守。
(二)主電路設計
在自動情況下,考慮到無人值守,為了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系統采用了碳棒和液位計兩套獨立的液位控制系統,液位計和碳棒信號通過或運算,確保水位在某一位置,水泵能可靠地運行或停止。系統控制原理如圖1所示,主電路結構如圖2所示。
圖1 系統控制原理圖
圖2 主電路結構圖
(三)軟件設計
在自動情況下,當某臺軟啟動器過載、過流、缺相均認為是軟啟動器故障,控制屏上對應軟啟動器故障指示燈亮,同時給中控室發出“軟啟動器故障”信號,若該泵當時處于運行狀態,則自動切換到備用狀態。為了克服泵停止運行后,軟啟動器故障信號消失,而在水位要求啟動位置時,泵又重新投入運行,運行后又出現軟啟動器故障,從而引起泵的反復啟、停,造成泵損壞這一現象,軟件設計中作如下考慮:當某臺水泵由于軟啟動器故障退出運行后,即使軟啟動器故障已消失,但PLC仍將保持這一故障信號,除非操作人員將該泵的檢修/運行開關從“運行”扳到“檢修”位置,然后從“檢修”返回“運行”位置,該泵才能重新投入運行。在自動情況下,某臺泵的380V交流電源消失或泵處于“檢修”位置或軟啟動器無控制電源,均認為該水泵處于故障狀態,同時在PLC輸出中,禁止該泵的輸出信號,該泵退出“主用”狀態。
(四)繪制I/O接線圖
根據系統的控制要求,繪制I/O接線圖如圖3所示。
圖中LT1~LT4為液位傳感器,X0是停泵水位,X1排水水位,X2高水位,X3報警水位。Y0—Y3分別是1~4#水泵,Y4為報警用,Y5為故障顯示。
(五)編制梯形圖程序設計
根據控制要求,編制梯形圖程序如圖4所示:
參 考 文 獻
[1]謝云敏,劉德輝,曹欣,孫振輝.水電廠集水井自動化設計[J].東北水利水電.2007(11)
[2]PLC與觸摸屏在大壩進水塔滲漏排水系統中的應用.2011-05-13.(文章出處:互聯網)
[3]集水井PLC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中國測控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