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沒讀亦舒, 但仍清晰地記得《圓舞》中的很多句子。 尤其是,還能逐字背出開頭那一段文字: “我的一生,像是受一個男人所控制,使我不能有自由投入到別的感情生活。不過我與他之間,卻沒有怨懟憤恨。我們深愛對方,但他既不是我的配偶,又不是情人。這一段感情,長而勞累,卻不苦澀。”
有人問我,為什么喜歡亦舒? 她很刻薄,對什么都看不順眼,挑挑揀揀。 一張嘴從不饒人,但凡有一點不堪都被她無限放大。 小說中的男主角,個個都完美得不似真人。 看亦舒的女人,眼光會被拔得太高,不會幸福。
是的,這些我都知道,我承認。 她是大小姐出身,她寫的根本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夠得到的生活。 但是,我愛她,在心中給她留著不可取代的位置。 因為,她是我在閱讀生活的最初,深深喜歡的作家。
她是第一個我想要讀完全集的女作家。
當身邊的同學都在看《流星花園》的時候,我在圖書館的破架子上,發現了第一本亦舒。她把我從一堆狗血偶像劇里拯救了出來。雖然她自己也曾自嘲說,她不過是個下三濫言情小說家。記得那本是《忽爾今夏》,我一下就被迷住了。 那以后,一發不可收拾地到處搜羅她的書。
這一讀,就是整整十年。
她寫過九龍城寨,暗無天日的黑幫殺戮和皮肉生意,出身不明的少女在泥濘的沼澤中掙扎求生,破繭成蝶。那是《我們不是天使》 。
她寫過中年婦女,半生過中產階級安穩日子的寄生蟲,一朝丈夫出軌被踢向社會,終于掙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那是《我的前半生》。
她寫過金融危機,少爺和小姐在頹然倒下的家族大廈前后,經歷的種種世態炎涼,看過各色魑魅魍魎。那是《風滿樓》。
她寫過華工,被人稱為支那豬玀,時時可能成為枕木下的白骨的第一代中國移民。寫他們如何贏得白人尊重,在海外安身立命,開枝散葉。那是《縱橫四海》 。
她也寫過女明星,以李嘉欣為原型,風光背后,無限寂寞,一回頭已是百年身。大家都知道。那是《印度墨》 。
她讓我看到了許多個身外的世界。她總是一針見血地戳穿那些似乎是天經地義的陋習,也總是給洋洋得意的裝逼犯們一個響亮的大嘴巴。雖然她也確實虛榮,整天把一堆名牌掛在嘴上。但如果問她,她就會大咧咧地說,沒有錯,我愛錢。她刻薄,對誰都不放過,連自己都鄙視。能夠贏得她尊重的,只有那些懂得尊重自己的人。
尊重自己,這對一個青春期的我來說,是多么重要。如果我在那個時代沒有讀到亦舒,也許,我今天也會成為一個妄想不勞而獲,等著白馬王子從天而降的恨嫁女。 她教會我,人惟一所有的,不過是自己這雙手; 她教會我,凡事不必同別人解釋,過得了自己一關,已經萬事大吉。
若我將來有女兒,會推薦她讀亦舒。在她還未曾經歷人情冷暖的失望,未曾經歷愛的甜蜜與痛苦之前;在她還不能懂得名著中曲折高深的藝術之前,我想,作為一個女人生在這世間,她至少能夠從亦舒這里學到一件事:尊重自己。
她還為我打開了一個通往更高思想的大門。她愛看的電影是《阿黛爾雨果》,于是我知道了阿佳妮,認識了特呂弗;她愛讀的書是《你知道勃拉姆斯嗎?》,于是我開始讀薩岡,讀杜拉斯。
她給了我最生動的引導,以至于我沒有對這些作品敬而遠之。 時至如今,我已完全擁有了另一個閱讀的世界,更為精彩,豐富,真實,深刻,所以我已很久沒有再重讀亦舒。但我不會忘記,為我打開那扇大門的,正是她。
我看到,很多人在網上罵安妮寶貝,罵亦舒。這些人,大多在整個青春期是看著她們的書長大的。也許今天的你們已經能夠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視她們的作品,挑出一大堆的bug,漏洞,矯情的地方。
也許她們已淪為大眾讀物,不能再襯托出你出塵脫俗的文藝氣質,可是不要忘記,你曾真心地喜歡過她們。 她們曾經教給你的,并不全是空洞的渣滓。 她們確實有自己的局限,但那并非罪不可赦,也無需惡言相向。
記住她們就好。 因為她們代表著我們不可能再回頭的青春,記住青澀迷茫的歲月里,因為她們而感動的瞬間。她們,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打在我們心上的印記。
她們沒有傷害過我們,我們應該懷念她,就像懷念我們并不如意的青春。
來日縱是千千闕歌,飄于遠方我路上; 來日縱使千千晚星,亮過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這宵美麗,也絕不會使我更欣賞。 因你,今晚與我共歡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