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京華自古溢書香

2012-04-29 00:00:00關永禮
書屋 2012年9期

最是書香能致遠。

文化的累積與傳承必然促成歷史的進步,文化之于國家,猶如精神之于形骸。書籍,是文化賴以傳焉不墜的載體。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精神成果的,莫過于這個民族在長期歷史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文化典籍。古往今來,書籍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

書店,古有書肆、書坊、書鋪、書林、書堂、書棚、經籍鋪等多種之稱,稱為書店、書局、書館則在其后。中國最早的書市又稱槐市,出現于西漢年間。漢平帝元始四年(4),京師長安太學生達萬人之多,在太學附近栽種了數十行槐樹,規定每月初一、十五在此地聚會,進行買賣經書的交易,史稱“槐市”。揚雄《法言·吾子》:“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后漢書·王充傳》:“嘗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可為書肆之證。

北京自遼、金建都,迄元、明、清至今,歷時千載,作為國都政治中心,文化鼎盛。北京的書肆萌生于兩漢,興起于后晉北宋,發展于明代與清代前期,衰落于清末民初,隨文化的盛衰而興替。

據《契丹國志》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通曉漢語,仰慕華風,積極汲取中原漢族先進文化。其長子耶律倍“令人賚金寶私入幽州書市,載以自隨,凡數萬卷,置書于醫巫閭山上,匾曰‘望海堂’”。遼太宗耶律德光仿效中原王朝的禮樂制度,并改年號為“會同”,寓意其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融會無間。會同元年(938),燕云十六州納入遼國。幽州(今北京)被升為陪都,即遼南京。會同九年(946),遼滅后晉,將大量漢籍掠送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開泰元年(1012),改南京為燕京。遼代立朝幾與北宋相始終,其刻書業不如北宋興盛,據沈括《夢溪筆談》:“契丹書禁甚嚴,傳入中國者,法皆死。”遼還利用與宋朝榷場貿易,輸入中原地區漢文書籍,開科取士。這種文化背景促成圖書貿易的活躍。燕京的書肆多為前店后廠,一些書肆開始刻印佛經、儒家經典和漢文書籍,以應不時之需。據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張云叟出使遼國,“聞范陽(今北京地區)書肆亦刻子瞻(蘇軾)詩數首,謂之《大蘇集》”。蘇轍出使北遼時,也發現其兄蘇軾的詩集《眉山集》被遼南京(今北京)書肆翻刻出售。由此可見,當時南北書業貿易交流的活躍以及民族間的文化交融。

此外,因遼代契丹人崇信佛教,遼南京佛寺冠于北方,佛事活動興盛,推動了佛經的整理與刊刻,如燕京弘法寺“奉宣雕印流通”,燕京大憫忠寺、燕京玉泉寺印刷,刺激了北京地區書肆初步形成規模。民間坊刻有專門雕印歷書的書肆“燕京趙守俊家”,參與開雕《妙法蓮花經》與《契丹藏》梓行。此外,燕京檀州街顯忠坊門前南馮家、昊天寺福慧樓下成家也有名當時。其中不乏書寫高手,他們的字體端正秀麗,精妙不茍,不少出自當時書法家龐可升親筆。刻工人數眾多,技藝高超,傳名者如穆咸寧、李存讓等,還有雕工集體如“孫守節等四十七人同雕”、“趙俊等四十五人同雕”等。今傳遼釋行均撰《龍龕手鏡》為通俗漢字之書,共收二萬六千四百三十余字,刊行于遼統和十五年(997),書前有燕京憫忠寺沙門智光序。宋神宗時,傳入宋朝,在浙西雕印,因避諱,改題《龍龕手鑒》,傳于后世,堪稱魯殿靈光,稀如星鳳。

另據近年古籍普查,1974年山西應縣木塔發現一批燕京雕版印刷和手抄經卷,如遼統和八年(990)燕臺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沙門詮明改定、仰山寺楊家印造的《上生經疏科文》,經卷用紙多為硬黃紙或麻紙入潢,光澤潤滑,可防蟲蛀,歷時千載而未蠹。墨色凝重黑亮,修復中經溫水沖洗去污而墨色無洇染。此外,還發現一批遼版書,如統和二十三年(1005)燕臺憫忠寺沙門詮明述、燕京刻本《法華經玄贊會古通今新抄》,統和二十一年(1003)唐三藏法師玄奘譯、道撰刻本《契丹藏》之《稱贊大乘功德經》零帙。詮明(936—1011),又名詮曉,人稱無礙大師,是遼代著名高僧。曾主持重建憫忠寺釋迦太子殿,重修房山云居寺,奉旨在云居寺主持《契丹藏》刊刻。這些發現的木版雕印的佛像套版彩印技術精良,獨步一時,可見當時北京雕版印刷已相當成熟發達。如今這些珍貴古籍榮登《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由此可推知,遼代出版中心僧、俗刻書的繁榮景象。燕京雕造的漢文小字本《契丹藏》(又稱《遼藏》)楮墨精良、裝幀考究、印刷精美,流播廣泛,遠達高麗。其刻本品質超過宋朝之蜀本《開寶藏》。遼祚較短,而能刻印《契丹藏》、小字《契丹藏》兩部釋家大藏,堪稱壯舉。

金太宗天會四年(1126),金兵攻破汴京(今開封)。次年將宋徽宗、欽宗父子和后妃、宗室,部分臣僚以至技藝工匠、倡優、內侍及禮器法物、天文儀器、秘閣書籍輿圖、庫府蓄積等驅擄北去。擄遷至北方書肆的雕版工匠對北京地區的雕版印刷和書肆經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金貞元元年(1153),正式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中都城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書肆、刻坊得到發展生機,中都城成為金代北方刻印出版中心。當時,以國子監為主,不僅有大量漢文書籍刻印出售,而且有漢文譯為女真文的書籍刊行,坊巷間也多有民間坊刻。此外,金朝還先后幾次下詔購書,據宋朝《崇文書目》購求稀缺書籍。中都城中,鈔書、刻書之風寢盛。各書肆爭相刊刻出售醫書、類書和民間說唱諸宮調之類的書籍,以饜民眾需求。宋人洪皓北使金國,留金凡十五年,《宋史·洪皓傳》載:他使北“所著詩文,爭鈔誦求鋟梓”,可見金代中都書肆之一斑。

元朝以武功定天下,定都大都后,北京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元朝統治者接受儒家學者建議,大力倡導文治,對漢族文化日益重視。至元九年(1272),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大都白紙坊興建造紙基地,帶動了周邊地區造紙作坊興起。在攻略南宋的過程中,對攻取的城市中的圖籍、珍寶進行搜掠,北運大都。特別是奉行尊經崇儒、開科取士的政策以后,為大都書肆業的繁榮提供了契機,專門刻印經史書籍的書肆開始涌現,同時出現了專營某類圖書的專業書肆。如燕山竇氏活濟堂專營醫書,刊行《新刊黃帝明堂針灸經》、《傷寒百證經絡圖》,仿儒家“四書”刊印《針灸四書》,附有竇氏自著的《針灸雜說》。此外還有出售雜劇刻本的,如《大都新刊關目的本東窗事犯》、《大都新編關張雙赴西蜀夢》、《公孫汗衫記》等。據《析津志輯佚》記載,大都城內省前東街開辟有“文籍市”,形成了一定規模、有固定場所的書籍市場,并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行業。許多外國使臣慕名而至,如高麗使臣曾在北京書肆購求《三國評話》、《趙太祖飛龍記》、《唐三藏西游記》等圖書。

明代定都北京以后,為標榜皇朝正統,編纂《永樂大典》等大型圖書文化活動,北京的書業也得到極大發展,逐步形成書業內刊刻、批發、流通等各環節的專業化明顯分工,出現經營網點集中化、經營活動規律化等特點。據明代布衣文人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記載:“今海內書,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閶闔也,臨安也。”北京、南京、蘇州、杭州是明代書業的四大中心。明代,每三年在北京舉行一次會試,全國各地的莘莘舉子紛紛赴京應試,多達萬余人,再加上朝廷中的大批官員,共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消費群體,對書籍的需求空前高漲,進一步推動了書市的繁榮。《少室山房筆叢》記述北京書業興盛的原因:“燕中刻本自希,然海內舟車輻輳,筐篚走趨,巨賈所攜,故家之蓄,錯出其間,故特盛于他處。”并生動地記錄了北京書市分布及其經營的情景:“凡燕中書肆,多在大明門之右,及禮部門之外,及拱宸門之西。每會試舉子,則書肆列于場前;每花朝后三日,則移于燈市;每朔望,并下浣五日,則徙于城隍廟中。燈市極東,城隍廟極西,皆日中貿易所也。燈市歲三日,城隍廟月三日,至期百貨萃焉,書其一也。凡徙,非徙其肆也,輦肆中所有,稅地張幕,列架而書置焉,若綦繡錯也,日昃復輦歸肆中。惟會試,則稅民舍于場前,月余試畢賈歸,地可羅雀也。”

當時的書籍貿易地點可分為內市、考市、燈市和廟市。在大明門附近,正陽門內廣場南部,今天安門兩側,毛主席紀念堂一帶是內市。明代科舉考試發達,各地舉子入京趕考,會館應運而生,會館多設于前門外正陽門兩側,進而促成了書市的誕生。書市分布大明門兩側,即考場旁,極為便利。大明門,1954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被拆除。明代,其周圍經營書籍的多為“居賈”,是搭建簡易棚房,有經營執照、常年營業的坐商。而考市、燈市和廟市則屬于外市。考市,是貢院考場前形成的三年一次的圖書集市,地點為禮部所在地,即今建國門內大街東中國社會科學院附近,多為流動書攤。燈市,在東華門東側。從正月初八開始,九天后結束。白天設市,夜間放燈。各種材質制作的彩燈炫人眼目,流光溢彩。還有花樣繁多的煙火和通宵達旦的雜耍表演。百貨云集,以宣德爐、瓷器漆器和圖書字畫著稱。廟市,移至城隍廟,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日舉辦廟會,包括書籍在內的各色商品一應俱全。廟會,源于古代的社祭。社,即祀土地神的土谷祠,又稱土地廟。祭土地神時,在土地廟進行交易活動,稱之為廟會,又稱廟市,是中國城鄉特有的一種集市貿易形式。城隍廟廟會是北京最早、貨物最齊全、最為熱鬧的廟會之一。明代,西城都城隍廟廟市和東城的燈市并稱為廟燈二市,成為京城繁華景象的象征。城隍信仰在中國民間流行一千多年,有一個從水墉(溝渠神)到村落保護神再到城市保護神的發展歷程。最初的城隍神,原型是《禮記》天子八蠟祭祀中的水墉神,屬自然神,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隍”一詞,最早見于《后漢書·班彪傳》:“時京師修起宮室,浚繕城隍。”城隍,即城池之本義。城,即城墻;隍,即護城壕。南北朝時,城隍廟已出現于南方地區,城隍神之名,出現于《北齊書》。唐代以后,各州郡皆有城隍廟。宋代,城隍神被屢加封號,并列入國家祀典,歲時祭享。元代,興建大都城,謀士劉秉忠奏請修城隍廟以保佑京城安寧,得忽必烈批準。至元四年(1267),擇地建廟,得大吉兆于城西南隅,在今復興內門成方街北建“佑圣王靈應廟”。今稱成方街為城隍廟之訛傳。至元十七年(1280),改為“大都城隍廟”,為全國諸城隍廟之首。明代,城隍神更為煊赫,洪武二年(1368),大封京城和天下城隍,構建起完整的城隍信仰體系,城隍除傳統的保障地方、護城保民、祈福禳災的功能之外,又賦予了督官懾民、護善懲惡、監察社會人事的新職能,封京師的城隍為都城隍。

明代都城隍廟廟會農歷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三天。開市之日,商販云集,百戲雜陳,匯集全國各地名特產品、奇珍異寶,圖書字畫盈架懸陳,琳瑯滿目。它還吸引了碧眼胡商、漂洋番客,逛廟者比肩繼踵,喧闐非常。廟會由成方街到刑部街綿延三里,最盛時達十里之遙,盛況非凡。現在的鬧市口也由此而得名。相傳北京都城隍生日是五月十一日,每年朝廷都派官員前來致祭。特別是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城隍神主祭厲壇,舉行全城乘轎巡游,氣魄宏大,儀仗威嚴,鳴鑼開道,神轎前后信眾扮作判官、鬼卒、罪人前后簇擁。民間花會殿隨其后,作各式表演,沿途觀者如潮,成為京城習俗的一大景觀。清末,都城隍廟遭火災,部分廟房焚毀。新中國成立后,其遺址被水利電力出版社建為印刷廠。現僅存后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黃色琉璃瓦黑剪邊歇山殿頂,上立螭吻脊獸,為典型明代神殿規制。

內市、外市四個書市之外,有地址可考者,還有永順堂、金臺魯氏、刑部街陳氏、金臺汪諒書鋪、宣武門里鐵匠胡同葉鋪、國子監前趙氏書籍鋪、西河沿洪家剞劂齋、崇文門內觀音寺胡同黨家書鋪等多家,設在東琉璃廠路南的老二酉堂坊刻頗負盛名。二酉堂創建于明末,集刻書、售書于一體,其名源于歷史典故,取藏書眾多之意。據《太平御覽·荊州記》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有人為避燔火,保存古籍,攜書千卷逃入湖南省沅陵縣西北的大酉、小酉山中,隱學于此,直到秦朝滅亡才將藏書取出運回,后世稱之為“二酉之書”。據清末葉德輝《都門書肆之今昔》記載:“百年之中,其書肆開閉幾何,書估之姓名幾何,皆無可考;惟二酉堂巋然獨存,據其同貿人云,肆址猶前明故處,而主人則屢易姓矣。”光緒末年,曾任過一任小官的陳蔭棠接手二酉堂書鋪,于1896年任掌柜,遷址崇文門外東打磨廠,因與清宮太監有舊,承攬印刷清宮玉牒業務,以前店后廠的經營方式,出售木版印刷的《論語》、《詩經》、《三字經》、《弟子規》等八旗官學和私塾學生用書,也刊印小說、唱本、歷書、醫書等通俗啟蒙讀物,以重視質量、用料考究、清晰無污損而馳名,自印自銷,暢行全國。1949年以后,生意日趨清淡,于1956年公私合營,并入琉璃廠古舊書行業。1958年,所有古舊書店合并到中國書店,二酉堂則并入新華書店。

明末清初,北京的書市中心轉移到廣安門大街路北的慈仁寺,代都城隍廟而興。慈仁寺原為遼代報國寺故址。明成化年間,太后弟周吉祥矢志出家為僧,憲宗朱見深從其志,撥內帑錢糧在報國寺舊地上擴建,而以為母后祝壽為名,賜額慈仁寺。雖寺額更易,世人仍以報國寺稱之,至今猶然。

清朝定都北京,實行滿漢分城而治。南城成為漢族文人、科考舉子們的聚居之地,會館、試館云集宣南一帶。內城燈市、廟市的書市也遷至報國寺,廟會仍為每月三天。屆時,百貨咸集,喧闐成市。其夙為文人學子稱道者,無過于書市。開市之時,殿前廊下書攤相連,寺周街巷書鋪林立。市集之期,附有花市。寺內海棠、丁香、榆葉梅皆負盛譽,寺中名花與花市佳卉,時稱雙絕。文人雅士慕名尋勝,紛至沓來,逛書市,賞花觀景,登臨毗盧閣。報國寺成為文人素喜徜徉之地。寺內環境幽雅,設有客房,文士墨客常留宿于此,借寓其間者也頗不乏名流,如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曾寓居寺中,潛心著述。清初文壇領袖、神韻派詩人王士禛(漁洋),是報國寺書市的常客。王士禛官至刑部尚書,以名詩人兼顯宦,聲望日隆,一時無兩,不改文人本色,頗嗜古籍秘本,終日盤桓報國寺書肆之間淘書,手披目送,樂此不疲。當時渴望謁見他的士人常至報國寺廟會佇候,往往不期而遇,得以一睹其風采。孔尚任在《燕臺雜興》詩中云:“彈鋏歸來抱膝吟,侯門今似海洋深。御車埽徑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尋。”其注云:“漁洋龍門高峻,人不易見,每于慈仁廟市購書,乃得一瞻顏色。”即指此。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中也不無得意地記下這段軼事:“昔有士欲謁余,不得見,以告崑山徐司寇,司寇教以每月三五,于慈仁寺書攤候之,已而果然。”“慈仁廊下覓尚書”,傳為書壇藝林佳話。1997年,報國寺文化市場建成開放,除古玩、字畫、郵票、錢幣展覽、拍賣之外,還設有書報刊交易區,其中連環畫交易一度成為其經營特色,在北京頗有影響,可視為對清初報國寺書市的遙相呼應。

康熙十八年(1679),京師大地震。報國寺受損,書市逐漸衰落,風光不再。康熙末年,琉璃廠開始出現書肆。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政府開“四庫館”,調集全國各地學者名流赴京,編纂《四庫全書》,廣征天下藏書,大批士子涌向琉璃廠訪書,研討學問,琉璃廠實際上成為《四庫全書》第二編纂處,促成了琉璃廠文化街的日趨興旺發達,其中,五柳居、鑒古堂、萃文堂是有名的刻書鋪。許多小書肆、小書攤抓住機遇,經營有方,漸次發展為有氣派、知名度高的大店鋪,古書鋪發展到三十余家,是古舊書業的全盛時期。琉璃廠也以此為契機,形成古玩字畫、古籍碑帖、文房四寶的集散地,發展成馳名中外的文化街。清末民初,書肆已達二百二十余家,號稱“三大書局”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也在西琉璃廠開業,是新書業的領軍者。此后還有上海會文堂書局北平分局在此開業。清人楊士安《都門雜詠》詠琉璃廠廠甸書市:“新開廠甸值新春,玩好圖書百貨陳。裘馬翩翩貴公子,往來都是讀書人。”自清乾隆以來,二百余年,文人學士無不訪游琉璃廠,逛廠甸書市泛覽檢擇、淘書覓寶,成為讀書人和藏書家魂牽夢縈的去處。有關琉璃廠書肆的歷史沿革,先后有李文藻的《琉璃廠書肆記》、繆荃孫的《琉璃廠書肆后記》、孫殿起的《琉璃廠書肆三記》和雷夢水的《琉璃廠書肆四記》,將琉璃廠書肆的源流與變遷完整記述下來,為后人研究北京書業的發展提供了翔實的史料,功莫大焉。如今,來薰閣、松筠閣、邃雅齋、翰文齋等多家百年老字號書店如老樹新花,傳薪播火,為繁榮文化市場服務。

清末民初,隨著現代印刷技術的引進和現代出版業的發展以及公共圖書館的出現,北京書市大致形成了南北兩街(琉璃廠街、隆福寺街)、東西兩場(東安市場、西單商場)的基本格局。

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是當時京城唯一一座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雍正年間重修,成為完全的喇嘛廟。地處燈市附近,是東四商業區中心地帶,達官顯貴聚居,隆福寺廟會被《日下舊聞考》稱為“百貨駢闐,為諸市之冠”。早在清乾隆年間,隆福寺每月逢九、逢十廟會,已有書販遇會期擺攤售書,時人稱之為“趕廟”。嘉慶年間的《草珠一串》載:“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銷百萬錢。多少貴人閑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足見廟會之盛。光緒二十七年(1901),隆福寺廟宇毀于火,天王殿焚后,迄未重修。廟中喇嘛將地皮出租給攤商,名為香錢。廟會改為逢每月一、二、九、十日開市。東城的隆福寺與西城的護國寺形成兩大雜品市場,人稱東廟、西廟。隨著文化需求日盛,一些經營有方的書販從趕集書攤發展成坐賈書鋪。道光初年,三槐堂書坊始設于隆福寺街。咸豐年間,同立堂書鋪開業。光緒年間開業的有聚珍堂、寶書堂、文奎堂、帶經堂、明經堂、鏡古堂等七家書店。宣統年間,問經堂營業。民國以后,寶文書局、清芬閣、文萃齋、悅古堂、齊魯書社等二十七家書店陸續開張營業,為一時之盛。創立于民國八年(1919)的文楷齋雕版印刷以摹刻古本享名當時,為世稱道。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迎來古舊書店的黃金時代,文奎堂、文殿閣、修綆堂等老書店常派員工赴外地收購舊書。這條書肆街上名肆薈萃,文化店鋪麇集,游人如織,萬足踐履,被稱為“古都第二文化街”。1965年,雷夢水撰寫《隆福街書肆記》,追憶了書業同仁在隆福寺街開店設肆的往事,留下了珍貴的北京書業資料。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軍占領北平,書業一落千丈,日趨衰微。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隆福寺街舊書業十二家參加了公私合營,1958年并入中國書店。1999年,在修綆堂原址開辦了中國書店隆福寺店,恢復了以文史類舊書為主、銷售線裝古籍和民國版舊書的經營,再現了舊時老書鋪的獨有風貌,使修綆堂的風格得以保持賡揚。

東安市場(今東風市場)原為清初吳三桂王府,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亂后,毀掉吳三桂的王府,改為八旗練兵場。后東安門大街兩側的地攤進入練兵場北,1903年建成東安市場。據(何)挹彭《東西兩場訪書記》記載:“東安市場大概創始于民初,現在一時來不及檢查其起原,在正街西部的‘暢觀樓’‘丹桂商場’‘桂銘商場’里面除去八九家書店外,中間幾乎除去古玩攤完全是書攤,‘暢觀樓’外面的夾道,尚有專賣線裝書的書攤十余個,近年也有的兼賣新版書的舊貨了。此外南花園也有兩個線裝書攤。總之東安市場因為歷史的關系,書店書攤,多有廿年以上的歷史。”東安市場書肆肇興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書店和書攤之分,既有古舊書鋪,也有新書店。因地近沙灘北京大學紅樓,當年的學者名人胡適、鄭振鐸、顧頡剛、朱自清等時常光顧,在此檢選書籍和期刊。這些書店,多集中于丹桂商場、中華商場、桂銘商場(俗稱四樓)、暢觀樓,書攤則在西夾道二道街、南花園,大小書鋪和書攤五十余個,經營有線裝古書,也有出版的新書,包括教科書、字帖唱本、報刊雜志,還有世界名著和英、法、德、俄等外文書籍,堪稱包羅萬象。其中較早開業且有名氣的有瑞文齋、多文齋、中源書局、新智書局等。其中,以經營唱本、兒童畫報為主的有秦子貞書攤、維新書局;以經營新版教科書為主的有華興書店;經營各大出版社新書為主的有進賢書社、文古齋書攤、福源書社、文化閣書店、新智書局等。五洲、環球、春明等書店則經營日文考古書,中原、春明書店和華盛、華英、華鑫書局專售外文書;同文書局則以銷售舊雜志為主。

西單商場形成繁華商業區較晚,始建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先后建成厚德、福壽、益德、臨時、惠德、福德六家商場,統稱西單商場。西單商場書店多在商場南端,規模遜于東安市場,但也有書店、書攤四十余家,以書攤居多。書店有東華、佩文、知行等,其中以文光樓、大眾書社規模較大;華盛書局影印的國外教材《范式大代數》頗為暢銷,是西單商場書店中獲利豐厚的大戶。《東西兩場訪書記》記之云:“西單商場主要的是新版書的舊貨,生活書店的舊書銷路最佳,其次魯迅的東西最貴。蓋淘舊書的人太多,尤以生活和魯迅的東西,往往才收買來,即被人搶購一空,尚來不及定價。所以他們比對商務的東西還要重視,商務除去‘大學叢書’外,其余東西都因不太好銷而便宜。蓋商人是以銷路的好壞,定書的好壞。比如‘中國新文學大系’銷路最好的是三本小說集,他們說因為這都是名家。《文學論爭集》和《建設理論集》,最不易銷,至于《史料索引》更無人注意了。由此亦可見學生中讀書的方向。近來‘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開明的‘青年叢書’也是暢銷書,另外就是大批的舊雜志,為東安市場所不經見,亦為西單商場本身的一大特色。”

清末民初,北京書市除兩街兩場之外,還有散居九城的書肆,如打磨廠、楊梅竹斜街、宣內西草廠口、鼓樓大街、什剎海、護國寺、西城缸瓦市、廣安門內大街、青云閣商場、海甸等均有零星分散的書坊,形成固定網點與流動書攤結合,內外城兼顧的分布格局。其中南柳巷和打磨廠一帶多小型書坊。崇外打磨廠東口有寶文堂,清道光年間開始,以經營賬本為主。同治五年(1865),業務不振,由中法戰爭中屢建戰功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出資,委托其在京同族兄弟劉永和接辦,改營為以圖書為主的書鋪,專門出版通俗文藝讀物,如各種戲曲、唱詞、農歷、啟蒙課本等,面向農村發行,深受歡迎。此外,宣武門內的海市界也有一處面積不大而小有聲名的書市,這里書肆有文學齋、蔚珍堂、華文書社、致雅堂、文苑齋等十余家,比鄰相接。店主專收古舊書籍,當日即隨行就市售出,本小利薄,價格低廉。據張次溪《北京琉璃廠肆逸乘》對海市界的記述:“宣武門內頭發胡同內海市界,向有書店數家,中午復有打鼓者出攤,民國十五六年時最盛。后遷出街外,在宣武門大街西便道上,設肆或設攤,綿延至西單牌樓,如一字長龍,至民國二十二三年始衰。”1912年至1926年,魯迅先生居京十五年,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恰逢海市界最為興旺之時。且與海市界近在咫尺,出部往東數武即有浮攤可遇,因此他不時往來冷攤,訪書問肆,瀝沙覓金,屢有斬獲,在《魯迅日記》中,稱此地為“小市”。

新中國成立后,新華書店步入人們的視野。新華書店成立于1937年4月24日,最早的店址在陜西延安清涼山萬佛洞。1949年2月10日,新華書店在北平的第一個門市部王府井新華書店正式開業,毛澤東親書匾額“新華書店”。如今,新華書店已發展成網點遍布全國的國營圖書發行企業。

中國書店于1952年11月4日創辦開業,1958年與琉璃廠等百余家舊書業(私營書店)公私合營,店址由國子監遷至琉璃廠原海王村公園舊址內,是中國最大的收購、整理、出版、出售古舊書刊的國營古籍書店,由郭沫若題寫店名,擁有文奎堂、邃雅齋、來薰閣等門市店。中國書店數十年如一日,為昌明國粹、傳薪繼絕默默奉獻,功不可沒。啟功先生曾說,琉璃廠“是我的安身之命之本”。鄧拓曾賦詩感謝中國書店熱情服務、忘我工作的員工:“尋書忘歲月,人莫笑蹉跎。但滿鄴侯架,寧辭辛苦多。”近年來,中國書店除原來春、秋兩季舉辦古籍書市之外,還舉辦多種展覽,開辦全市唯一的京味書樓和民俗館活動,吸引讀者。舉辦的古籍書市已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景觀。

1957年11月1日至12日,新華書店北京分店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第一次大型書市,活躍圖書市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各種書市和讀書活動廣泛展開。1980年10月,舉辦首屆全國書市;1990年10月,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首屆大型書市——“90金秋特價書市”。自此,北京書市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辦一屆,后改在地壇公園舉辦;1991年5月4日—7月1日,舉辦“中國青年讀書節”;1991年9月1日至15日,舉辦中國首屆“北京圖書節”;1992年,定每年5月4日—9日為“中國讀書節”……隨著西單圖書大廈、海淀中關村圖書城等一大批大型圖書銷售中心的建成,遍及城鄉的各類圖書網點的建立,近年來網上購書的興起,京城處處飄書香,人們無處不可以享受到購書讀書的快樂。英國哲學家笛卡兒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北齊文士顏之推說:“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遇故人。”遨游書海之中,猶如與古今中外先哲前賢神交晤會,感受其活躍著的火熱靈魂,流浥出的睿智洞識和妙言宏論,體會到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知識就是力量的真諦,堪稱一種高雅的享受,有一種“坐擁書城,南面王不易”的愜意與愉悅。

京華自古溢書香。千百年來,如深谷幽蘭,馨馥濃郁,不絕如縷。有幸得此厚賜,也是北京人引以為榮的福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免费看片| www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第5页|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97se亚洲综合不卡 |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99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性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日韩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午夜|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a在线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另类欧美日韩|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天堂|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玖玖精品在线|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午夜国产小视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国产亚洲精| 秋霞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99精品在线看| 欧美高清三区|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天天摸夜夜操|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