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羅京這個人吧?他是中央電視臺著名新聞主播,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不已。
羅京是一個較真的人。有一天,他到王府井一家飯店吃飯,正好有一個年輕人也到這家飯店吃飯。年輕人一看店里生意火暴,到處人頭攢動,便隨口說道:“這兒真是人滿為患啊!”
羅京聽見了,偏過頭來一本正經地說:“小伙子,你這話用詞不當呀!”小伙子答道:“沒說錯呀!你看那么多人,還不是人滿為患嗎?”羅京說:“你說的這個詞,前半部分是正確的,后半部分就要仔細考慮了。‘人滿’這不假,但人家生意做得好好的,總不至于‘為患’吧?”年輕人聽鄰座這么一說,就打量起他來。羅京看年輕人注意自己,就拿下自己的墨鏡,說:“我是羅京。”年輕人驚訝極了。這次經歷使他終生難忘,感慨萬分。這件事也讓我們看到了羅京嚴謹的作風,這就是他從事新聞播報工作20多年來沒有出現過一次差錯的原因。
那么什么情況才能說是“人滿為患”呢?“人滿為患”是因人多容納不了而造成了困難的意思,含貶義。如“城市里的大醫院人滿為患,往往會影響病人的及時救助”。在這句話中“影響了病人的及時救助”,就是“人滿”造成的“患”,這樣用詞就比較準確。但這個詞運用起來確實比較難掌握,如詞典中的句例就引用了郭沫若《洪波曲》:“客棧小,已經人滿為患。”方志敏《獄中記實》中說過:“各地監獄,都有人滿為患之苦。”好像并不怎么樣,等你仔細推敲后,才能發現,“客棧小”,后來的人就沒法入住了,或是要許多人睡大通鋪,因此“為患”了;監獄里的犯人多得住不下,監獄負擔重“為患”了,外面被抓進來的人多了“為患”了。其實我們平時形容人多,完全可用門庭若市、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等成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遣詞造句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斟酌、細推敲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