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謝老師帶我們作文班的同學到宜昌著名的風景區三游洞去游玩。
走進大門,順著彎彎曲曲的棧
道,我們來到了寫著“三游洞”的牌門前。牌門古色古香,一看就知道年代久遠。穿過牌門便是三游洞了。三游洞是一個開闊的溶洞,深約30
米,寬約23米,高約9米。仰頭望去,洞頂有一塊懸石,叫天鐘。下面有一塊凸石,叫地鼓。洞內有三尊雕像,分別是白行簡、白居易和元稹,他們似乎正在吟詩呢!他們身后的洞壁上刻著三游洞的由來,原來正是他們三人游覽了此處,三游洞才因此得名。洞口的石壁上刻著大量的詩文,可惜多數是繁體字,我們都不認識。
出洞沿著青石鋪成的蜿蜒小徑,我們來到了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是三層的亭閣,紅色的木柱、黃色的琉璃瓦古樸雅致。沿著亭內的旋轉樓梯,我們登上了古亭的最高層。站在左邊俯視,下牢溪碧波蕩漾,游船如織。溪邊還有一座古廟,廟門前正站著兩個和尚呢。我們忍不住對著他們揮揮手,大喊:“和尚,你們好!”和尚們可能聽到我們的喊聲了,也向我們揮手致意,真有趣啊!走到右邊眺望,只見群山疊翠,江水奔騰,真是美不勝收。江邊還有一尊雕像掩映在綠樹叢中,老師告訴我們,那是張飛擂鼓臺。
我們迫不及待地跑向張飛擂鼓臺。你瞧,張飛雙眼圓睜,左手握著鼓槌,右手緊握利劍,身上的戰袍在隨風飄舞,好威武啊!據說,張飛曾在此擂鼓練兵。啊,我仿佛聽到了隆隆的戰鼓聲,看到了千萬軍士正舞刀弄棒的壯麗場景。
離開張飛擂鼓臺,我們還游覽了陸游泉、楚塞樓、古軍壘、大悲洞等景點,真是處處秀麗,令人留戀!
【指導老師:謝天喜】
點評
小作者走到哪兒就寫到哪兒,讓我們追隨他的腳步,分別見識到了三游洞、至喜亭和張飛擂鼓臺的美麗
景色。另外,詳略得當也是習作的一大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