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國“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從我國目前的“走出去”戰略所面臨的問題出發,分析了目前的形勢,隨后我們應該從企業自身,政府職能二個角度來分析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實施“走出去”戰略,從而增強自身的優勢,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
【關鍵詞】走出去;對策;政府;外交
一、“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定義和重要性
(1)定義。“走出去”發展戰略,主要內容就是要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國內各類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主動參與多種形式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密切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關系,實現互利共贏。(2)重要性?!白叱鋈ァ币呀洺蔀榇龠M國際經濟一體化、強化各國經濟聯系的重要渠道,成為影響各國國際收、支狀況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國現階段改革開放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期,為獲得持續健康發展,中國企業必須抓住國際市場并開始從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以獲取持續競爭優勢。
二、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形勢問題
(1)“走出去”的企業主體需要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企業總體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中國企業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缺乏品牌、核心技術和銷售網絡,內部治理不完善,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等。(2)“走出去”的經營秩序還有待于規范。許多企業經營中還存在短期行為,社會責任意識不強,不善于處理企業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境外無序競爭現象時有發生。(3)“走出去”的管理和服務體系需要加強和完善。“走出去”的相關法制建設滯后,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政府管理部門之間協作意識不強,存在著決策越位、監管缺位、公共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已成為影響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三、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對策
(1)從企業自身的角度看。第一,“技術”的集成。一是技術的產權集成,通過并購,掌控世界科技前沿。我國企業通過收購國外高科技公司或業務部,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降低市場風險;通過產權安排可以充分利用收購的杠桿機制,解決本企業短期資金支出的壓力;利用收購對象在資金短缺與市場供過于求等有利時機,能夠取得談判主動權。二是技術的貿易集成,積極開展國際技術貿易。我國在自主研發技術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國際技術貿易是充分利用國際智力資源重要手段。在引進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大技術的出口力度,抓住重點產業、重點產品,力爭技術出口取得新突破。三是技術創新主體的集成。建立海外聯合實驗室或研發基地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決定了自主創新戰略的成敗。第二,品牌的集成。一是品牌意識增強為品牌集成提供了基礎。如今消費者的品牌意識開始形成,對品牌的消費需求持續增加,為實施品牌戰略提供了有利的國內市場條件。同時,我國出口迅猛增長,實施品牌戰略也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市場基礎。二是企業的逐步發展成為品牌集成的條件。我國企業正在逐步建立比較健全的經營機制,掌握了不少先進的國際營銷理念,管理水平大為提高。三是科學技術管理人才的不斷涌現成為品牌集成的動力。我們還具備了實施品牌戰略的人才基礎,國內涌現了一批熟悉國際規則、具有戰略眼光和市場駕馭能力強的知名企業家,還擁有大批優秀的研發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2)從政府職能的角度看。中國企業是“走出去”戰略優勢在于資源整合,而資源整合的關鍵在于政府所發揮的作用。第一,政府的資源整合作用突出體現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即要處理好“走出去”戰略與國家實施的其他發展戰略的銜接問題。如“走出去”戰略與國家的資源開發與能源安全戰略就應相互協調。第二,政府的資源整合作用還體現在政府各部門和各地方層面的整合。對政府各部門、各地方的整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應制定和完善對外直接投資法規,依法進行管理和監督;二是依法加強和改進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對境外投資的宏觀監管;三是協調并協助各地方制定地方對外直接投資規劃。第三,在企業層面上.政府的資源整合作用主要體現在優勢企業的整合上。政府應支持規模效益明顯的若干行業組建和發展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與投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對優勢企業進行強強聯合,以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風險抵御能力。
參 考 文 獻
[1]姚望,蔡小軍.“走出去”戰略研究概況[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10)
[2]陳巖,張桃.積極推進以“技術+品牌”為核心的“走出去”戰略——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必然選擇[J].國際貿易.2007(3)
[3]朱唏顏.“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政府職能定位[J].中國軟科學.2003(12)
[4]劉琛君.“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均衡發展[J].企業導報.2010(3)
[5]殷敏.中國應大力加強與研究外交保護法律制度[J].特區經濟.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