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1995~2008年度大豆貿易數據為基礎,分析了我國大豆貿易條件變動的趨勢。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探討了人民幣升值與價格貿易條件和收入貿易條件的關系。筆者認為價格貿易條件惡化現象與人民升值無重要關聯性,收入貿易條件的改善與惡化和人民幣升值存有一定關聯性。
【關鍵詞】大豆;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實證分析
一、中國大豆貿易條件的變動趨勢
貿易條件(Trade Terms)有多種涵義,不同的貿易條件從不同側面反應了貿易利益。其包括價格貿易條件(BTT)、收入貿易條件(ITT)、單邊要素條件(unilateral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雙邊要素貿易條件(bilateral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本文以價格貿易條件和收入貿易條件為理論基礎分析中國大豆貿易條件趨勢。
1.價格貿易條件。價格貿易條件一般是指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的比值,體現了一國以出口交換進口的條件。其公式表示為:BTT=λ=■=■*■。其中,P■、P■是進出口商品的基期價格,P■、P■是進出口商品的考察期價格。基于大豆進出口價格指數無相關統計數據,并設定■=1,則價格貿易條件為考察期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比。本文以大豆大量進口的1995年到2008年為時間序列,研究在此期間大豆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化趨勢。
圖1 1995~2008年大豆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動趨勢
一般認為,貿易條件指數上升,表明出口商品價格相對上漲,出口換得進口商品價值數量上升,即貿易利益增加;指數下降則表示相反的情況。圖1表明,中國大豆的價格貿易條件在1995~1999年呈現上升趨勢,即沒有出現貿易惡化的現象;2000年之后,大豆的價格貿易條件雖略上升,但整體出現下降的趨勢。因此,中國大豆的價格貿易條件出現逐漸惡化的現象。
2.收入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是指價格貿易指數乘以出口商品數量指數得到的,其公式表示為:ITT=■*Q■。收入貿易條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更直接,反映了一國通過對外貿易滿足本國消費需求和經濟增長的能力。本文在價格貿易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對1994~2008年,大豆出口數據的整理計算,中國大豆收入貿易的趨勢圖。通過圖2收入貿易的趨勢圖,1994年、1995年中國大豆的收入貿易條件表現出惡化的趨勢,1996年之后,中國大豆的收入貿易條件表現出漸微改善的趨勢。但是中國大豆貿易條件的改善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反復曲折的現象。
圖2 1994~2008年大豆收入貿易條件的變動趨勢
二、匯率對我國大豆貿易條件的影響的實證分析
價格貿易條件和收入貿易條件受多種因素影響:一是匯率、關稅、競爭對手狀況影響一國進出口商品的價格,進而影響價格貿易條件數值;二是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彈性影響出口數量,進而影響一國的收支貿易狀況;三是出口數量和價格貿易條件數值決定一國的收入貿易條件。其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1995年是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第一年,而1995我國大豆的進口數量突破了百萬噸。入世之后,我國大豆市場完全放開,且面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壓力。筆者擬從美元兌人民幣升值的角度,探討匯率對我國大豆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貿易條件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與價格貿易條件
按照價格貿易條件的公式,BTT=■*■。以人民幣升值為例,P■、P■升降幅度是相同的,因此,貿易條件并沒有變化。進出口價格的變動,進而影響進出口數量,從而影響某商品的BTT。此時,貿易條件是否改善處于不確定狀態。本文借鑒劉崇獻、張自如《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條件的影響研究》中計量模型:PTT=α+βE+γGDP+δPTTUS+ε,證明匯率與價格貿易條件的影響。本文以1995~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我國大豆的出口金額為變量,以PTT為被解釋變量,即PTT=C(1)+C(2)×R+C(3)×MX+U1。通過回歸分析,得出如下回歸方程:
PTT=2.812653-0.157445*R--1.68E-0.5*MX+U1(2.828829)(-1.365674)(-2.000291)
R2=0.270120 DW=1.229338 T=12
據回歸分析結果,平均匯率和價格貿易指數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兩個解釋變量平均匯率R和出口金額MX沒有通過T檢驗,且擬合優度僅為0.27。擬合優度越低說明解釋變量不能很好的解釋被解釋變量。通過以上回歸分析,大豆價格貿易條件的改善與人民幣的升貶值沒有直接關聯。
(二)人民幣升值與收入貿易條件
收入貿易條件的改善關系到一國福利的改善包括國際貿易收支狀況和人民福利的增加等。收入貿易條件和價格貿易條件與出口數量緊密相連。根據馬歇爾—勒那條件,本國貨幣的貶值或者升值能否改善一國的國際貿易收支狀況取決進出口的需求彈性。如果商品的進出口需求彈性的絕對值大于1,本國貨幣升值則使一國的國際貿易收支狀況惡化。按照蔡昉《匯率變動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影響的研究》中進出口價格彈性的計量模型:LnY=C+aLnX+bLnXZ,筆者按照此計量模型在回歸分析的基礎上,我國大豆出口需求價格彈性和進口價格彈性分別為:-0.541627和-1.118324,其絕對值之和大于1,因此,人民幣升值導致我國大豆的貿易收支出現惡化的現象。如圖3所示,收入貿易條件間接受匯率的影響:匯率通過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進而影響價格貿易條件和出口數量,間接影響收入貿易條件。根據關系,筆者建立的計量經濟模型如下:
■②
通過Eviews軟件,對人民幣升值與大豆貿易條件的回歸分析,得出如下回歸方程:
據聯立方程2SLS的分析結果,聯立方程①的擬合優度不錯,被解釋變量的79%可以由解釋變量解釋,且出口數量通過了T檢驗,而PTT并沒有通過T檢驗,被排除在解釋變量之外。聯立方程②的擬合優度較差,出口價格沒有通過T檢驗排除在解釋變量之外,匯率通過T檢驗,且與出口數量呈現負相關。因此,人民幣升值,導致大豆出口數量的減少,而大豆出口數量減少導致大豆貿易收入貿易條件的惡化,即人民幣每升值一個點,導致大豆出口數量減少六個點,從而導致大豆貿易條件惡化0.12個點。
三、結論與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人民幣升值對價格貿易條件和收入貿易條件的回歸分析可知: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價格貿易條件沒有任何影響,但是通過影響出口數量的減少,進而導致收入貿易條件的惡化。
在自由貿易加深和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國際背景下和我國大豆種植和生產處于比較劣勢的現實條件下,改變我國大豆貿易條件不斷惡化現象需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不斷優化大豆種植的科技含量,提高大豆單產和大豆的榨油率,以滿足我國日常生活和工業用豆量;第二,政府應增強大豆的保護力度,提高農民大豆種植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大豆植的科技推廣力度;第三,加強大豆市場行情的監測和預報,最大限度降低國際市場對我國貿易利益的沖擊。
參 考 文 獻
[1]王光偉.貨幣、利率與匯率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83)
[2]劉崇獻,張自如.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條件的影響研究[J].當代財經.2006,10(104)
[3]蔡昉.匯率變動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影響的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1994,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