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解決好當前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筆者認為,從我國國情出發,并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工程造價管理制度將是我們應對挑戰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市場經濟;挑戰
一、工程造價管理面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突顯了“三超”現象,即決算超預算、預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這種采用概預算定額來確定工程造價的機制的缺陷,是人工價格和機械臺班價格固定化,沒有遵循市場規律,在工程造價領域中,源于市場形成價格的競爭機制很難實現。如何認識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第一,在傳統模式里,最受重視的往往是施工階段的造價管理,而項目前期的造價管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成為了造價管理最為薄弱的環節。前期造價管理和項目質量差、工期長、“三超”現象、拖欠工程款、招投標不合規范等現象具有密切的聯系,這一階段的決策失當,必然造成不良影響。第二,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對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合同是工程造價管理的紐帶。制定合同不規范甚至口頭協議的現象屢見不鮮,合同管理的水平層次較低,處于松散、凌亂、相互之間的聯系嚴重脫節,致使合同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降低。(1)舊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發展趨勢。由于存在各部門之間的職責模糊,原有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呈現出多頭管理,各部門不能明確地各司其職的局面。從管理方法的角度來看,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按部就班地根據編制原則,發布價格信息,直接干預產品價格,導致建設市場的價格機制處于較為混亂的政府管制狀態。由此帶來的后果是企業自主定價、價格由市場形成的模式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可能會引起難以調解的貿易爭端。這種管理形式看似參與單位眾多,其實追根溯源,并沒有哪個單位實行全過程管理,項目法人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無法確立。項目法人的核心地位的確立是改革原有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關鍵所在,是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并促使企業參與競爭的基礎問題。在當前,項目法人和施工企業的定價權利沒有保障,甚至被部分剝奪,與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馳。(2)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作為一門工程技術性極強的專業,工程造價管理所需要的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工程技術理論基礎,同時兼有經濟管理、法律法規方面知識的新型復合型人才,這也是國際慣例上對此類人員的基本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國對這類行業的從業人員的知識體系的限定不是十分嚴格,導致了從業人員知識面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總體素質不高。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大多數都不是從正規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畢業,他們的主修專業是經濟投資、工程經濟等相近專業。受專業知識所限,他們很難在工程造價管理中做到全過程、全方位管理,而是僅僅停留在概預算上。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成為了制約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3)工程造價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當前的時代被稱為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高速膨脹,由此引發的必然趨勢是工程造價管理愈來愈依賴于電腦手段。信息戰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競爭的主要方式。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將計算機網絡技術成功運用在了工程造價管理中,同時大力推廣和普及工程造價管理軟件,因此在國際競爭中占得了先機。反觀我國,在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上,僅僅是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技術的不成熟,使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機構與國外先進水平的比較中處于劣勢,尤其是在搜集、整理和發布工程價格信息方面更是遠遠滯后。建立完善的工程造價資料數據庫、編制出既能保證利潤又具備競爭力的工程造價體系,是準確、高效、快速預測工程造價,盡快適應科學化、信息化要求的最佳解決方式。
二、應對挑戰的舉措
(1)改變觀念。在國際慣例的指引下,各企業遵循政府制定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并依據企業內部定額和過往經驗,采用完全由競爭形成的計價模式來自行編制價格。為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必須著手解決下面兩個問題:一是改革定額的作用,實現工程造價的真正市場化。二是調整工程造價的費用構成。(2)加強法律、法規的作用。為加強建設工程管理,我國出臺了《價格法》、《建筑法》、《合同法》、《招標投標法》,這些法律對規范市場交易提供了依據,促進建立公平、公正、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工程造價管理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積極貫徹落實,并加強自身的法律法規建設,形成法制化、規范化的體系。(3)注重工程造價管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一是嚴格組織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二是普遍開展專業基礎知識和業務技能的繼續教育;三是加強對外交往,借鑒國外工程造價管理的成功經驗,擴大自身知識儲備和知識更新;四是培養的目標定位為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對國際、國內的法律法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具備全面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 考 文 獻
[1]董士波.工程造價管理:面對入世的差距[J].建筑經濟.2001(2)
[2]徐偉.工程造價管理的若干建議[J].統計與決策.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