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發展經濟建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是當今新體制、新經濟形勢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結果。加強企業管理,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始終是企業工作的重要課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本文就企業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和地位及其職能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財務管理理論創新的一些思路。
【關鍵詞】財務管理;企業管理;決策;控制
一、財務管理的地位
在發展經濟建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是當今新體制、新經濟形勢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結果。從財務管理地位的變遷過程不難看出與社會經濟環境的關系。在計劃經濟體制占主導地位時,企業缺乏經營自主權,企業經營和管理始終是圍繞著國家統一計劃來進行的。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成為競爭的主體,必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使社會資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業而最終達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資本不斷運動和增值,這就迫使企業注重運用資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表現為商品的制造、銷售和提供服務,但本質是企業資金的運動和資金的增值過程。企業生產經營的復雜性,決定了企業管理必須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但財務管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的綜合管理。總之,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正如寶鋼人提出的:“要建立現代化企業的管理制度,就必須建立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能
(1)決策職能。要使企業的產品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保證企業的發展方向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確保企業永遠充滿活力和競爭力,要求企業管理當局做出每一項決策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定量、定性”分析,必要時,建立科學的數字模型,把一切可能發生的風險影響因素考慮在內,借助于現代科學的各種方法和手段,來完成所有項目經濟業務的預測和決策。(2)控制職能。衡量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層次高低,主要是檢驗其內部所有控制系統的“科學、嚴謹、有效”。財務管理工作應力求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現代化”的目標。財務管理的“四化”目標是衡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尺度,也是保證一個企業經濟效益好壞的前提和保證。(3)反饋職能。企業財務“超前性、動態性、全面性”的特性,要求財務管理部門除按時、保質、保量對企業的一定會計期間的生產經營成果進行被動反映外,更要求要迅速、準確保證把每一“有價值、有效益”的會計信息反饋到相關部門或管理當局,使他們做出科學的決策和適時的修正。
三、企業管理創新下財務管理理論創新的思路
(1)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創新的著眼點。從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著手,這是因為財務管理理論是人們基于對財務管理實踐活動的認識,通過思維活動對財務管理理論構成元素及其排列和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2)構成新的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的元素。包括如下元素: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假設、財務管理的性質、財務管理職能、財務管理主體、財務管理客體、財務管理內容、財務管理觀念、財務管理原則、財務管理方法、財務管理體制。(3)堅持系統性原則。所謂系統性原則,也就是以包括整體觀點、關聯觀點、環境適應性觀點、發展觀點在內的系統觀點來進行財務管理理論創新。其中,整體觀點是指將財務管理理論作為一個整體,從整體著眼,部分著手,統籌考慮,各方協調,達到整體的最優化;關聯觀點是指創新時必須理清各元素之間具有的緊密內在聯系;環境適應性觀點是指新的財務管理理論必須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經濟的大環境;發展觀點則是指創新時必須樹立起超前觀點。
總之,企業管理中的財務管理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實踐問題,內容涉及很多,本文觸及的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許多問題仍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因此,必須重視不斷運用先進的財務管理手段尤其是運用財務信息系統和技術來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進而提升企業集團整體的核心競爭力。
參 考 文 獻
[1]劉世香.構建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管理戰略方式探尋[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5)
[2]黃強.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J].中國總會計師.2004(12)
[3]王曉潔,周艷平.內、外資企業合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J].經濟與管理.2005(10)
[4]端木正.國際財務理論研究的現狀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