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產抵押制度是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項擔保物權制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動產抵押制度較為完善,而我國的動產抵押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缺陷,本文在介紹動產抵押及其公示方法的基礎上分析我國動產抵押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立法建議。
【關鍵詞】動產抵押;登記效力;立法建議
一、動產抵押及其公示方法
動產抵押,是指抵押權人對債權人或第三人不轉移占有而提供擔保債權人之動產設定動產抵押權,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可以依法律規定的方式就該動產折價、變賣、拍賣所得價金優先受償的擔保方式。根據民法理論,物權變動須以交付或登記進行公示,以使物權變動取得對世效力,維護交易安全。動產抵押,因不轉移抵押物的占有,只能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因此,動產抵押登記制度是物權公示原則在動產抵押制度中的體現,是整個動產抵押制度核心。動產抵押登記,是指登記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將動產抵押權的設定、變更、終止等記載于特定的抵押登記簿上的行為。
二、我國動產抵押制度的缺陷
(1)動產抵押公示登記方式不統一。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我國動產抵押的要件并不統一,同是動產抵押權有的以登記為生效要件,有的則以登記為對抗要件,這樣的規定割裂了法律的統一性,并且違反了相同問題作相同處理的法律原則。而《物權法》對于動產抵押,采取了統一的登記對抗主義。然而動產抵押權的登記公示制度破壞了公示方法選擇之統一性原則,導致登記公示的動產抵押權與占有公示的動產所有權之間的矛盾,并最終將因登記而獲得對抗力的抵押權人與因信賴占有而受公信力保護的第三人推向了利益尖銳對抗的兩極。采取兩種公示方式相結合的立法模式,還會導致兩種方式并存而使當事人無所適從,弄不清何物該否登記,顯然不利于交易。(2)動產抵鉀登記機關不統一。我國的動產抵押登記機關因抵押物的不同而不同,登記機關分散、登記程序、規則各不相同,沒有集中統一的抵押登記系統。(3)動產抵押登記機關權責不明確。我國《擔保法》及《企業動產抵押物登記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對登記機關的審查職責規定不明確。因此,發生登記錯誤時,當事人很難追究登記機關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給利用虛假抵押登記騙取資金之人以可乘之機,嚴重損害當事人的經濟利益。現行法律也沒有就因登記機關的過錯致使當事人受損該如何處理作出規定,也使得當事人索賠無途,導致交易當事人對動產抵押擔保制度的懷疑,不利于該制度的發展,影響交易的快速正常進行。
三、我國動產抵押制度的立法完善
(1)登記生效主義立法模式。依登記對抗主義,當事人之間依合同成立動產抵押權后,若抵押物沒有被登記,抵押權人不能主張抵押人向善意第三人轉讓該動產行為無效,善意第三人可繼續依法享有對該物的所有權,抵押權人的債權無法得到抵押物上的保障,這對于動產抵押權人來說,抵押擔保毫無意義,動產抵押制度也就不必存在。只有采用一元化的登記生效主義,要求設定不轉移占有的動產抵押必須進行登記公示,未經登記則抵押權不成立,才能使抵押的動產具有物上效力并且安全交易。其可行性在于:其一,前述動產抵押物范圍已限定為“特定動產”,于社會經濟發展無重要影響的,若設定擔保,可采取質押的方式以保障債權。其二,上述針對不同動產設立三種不同公示方法,均方便動產登記,不阻礙動產物權的流動。(2)統一動產、不動產抵押登記機關并建立全國統一的登記查詢系統。首先,結合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并考慮重新設置登記部門的成本,我們認為宜由現實的某一登記機關統一登記為宜,其中,最為合適者當屬非專門化的機構,其中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上選。其次,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抵押登記查詢網絡,為潛在交易人提供一個開放的信息公示平臺。在登記手續完成后,登記信息采用計算機聯網的方式使各登記機關的登記信息在全國范圍內互聯、共享,使相對人能夠低成本地獲得動產的抵押信息。電子化登記系統所仰賴的數字化程度在我國的電子政務改革的框架下并無大礙,筆者主張采納完全電子化的模式。(3)建立登記機關的責任制度。登記的內容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到交易當事人的利益,而且也影響到交易的安全和秩序。那么因為登記錯誤而使真正權利人和善愈相對人發生損失時,登記機關是否有義務加以賠償,值得研究。由于登記機關的故意或者過失造成登記錯誤,給當事人造成重大損失的,登記機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方面,登記機關不能僅僅只享有收費的權利,而不對錯誤登記的后果負任何債任,這有違公平原則。另一方面,登記機關若不承擔任何責任,不利于加強登記機關的職責、促使其認真審查登記的內容、力求使登記的內容真實可靠。如果登記機關的工作人員有嚴重過錯甚至與他人相互勾結、惡意申通,造成交易當事人損害,而又不承擔任何責任的話,對旅客人是極不公平的。
參 考 文 獻
[1]孫鵬,楊會.論動產抵押物的轉讓——兼析動產物權公示方式之調整[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