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本科院校已經迅速成長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當前民辦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簡單的探討,陳述了當前民辦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民辦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和革新措施。
【關鍵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發展方向;革新途徑
據統計,2009年高等院校畢業生為611萬人,2010年更是達到了631萬人。民辦本科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畢業生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作為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如何能培養出迎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如何找到一種適合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完成教育培養人才的使命,也成為我國民辦學校會計專業的一個重點課題。
一、人才培養模式定義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
二、當前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
(1)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模式”提出要有特定的目標。然而民辦本科學校在培養目標上沒有對自身實力準確定位,沒有對培養的會計專業人才進行詳細的規劃,照搬照抄其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現實脫節。民辦教育應該摸清自身的特點,找準自己的定位,制定出適合自己的一套發展模式,這樣方能長久。(2)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我國的民辦高職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數量和規模上去了,管理和教學相對滯后,師資隊伍建設沒能跟上辦學高速發展的步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我認為師資隊伍建設緩慢是主要因素。并不是民辦高職院校不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而是體制的原因使人才的流動受到了限制。經驗豐富的、高職稱的會計專業教師招不到,缺乏經驗的、較高學歷的非師范類應屆畢業生做會計教師占的比例很大,加上部分從企業引進的技能型會計教師,對高職教育教學理解不夠等等,致使民辦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水平沒能實現質的飛躍。(3)會計實踐形式缺乏多樣性,教育手段滯后。現在很多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仍停留在會計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等應用課程開展不被重視,理論與實際得不到交匯。在此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缺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缺乏應用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不能很快的上手。(4)教學觀念有待更新,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落后。目前,很多數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觀念停留在普通本科院校的層次上,未能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特征,主要表現在教學計劃中,理論教學所占學時比例過高(很多院校達到70%以上),實踐教學所占學時比例太低;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不關心學生需要什么;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教學觀念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斷更新我們的教學觀念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以最捷徑的路徑學習好知識。
三、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目標
(1)細化專業課程,突出應用能力培養。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建立四個教育平臺即:通識教育平臺、學科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及能力教育平臺,并采用“2+1+1”人才培養模式,“2”代表大學本科階段的前2年,在這個教育階段主要側重完成共同課、學科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第一個“1”代表第三學年,主要完成專業核心課及方向課的教學,同時加強專業課的校內實訓。最后一個“1”代表本科階段的最后一年,除安排2個月的校內實習實訓課程外,其余的時間可要求學生到校外實習,這項工作也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積累了素材。(2)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結合,設置多樣化會計課程體系。受美英會計教育模式啟發,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結合不失為多樣化教育模式的有益的嘗試,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增強就業競爭優勢。可以借鑒美國伊利諾斯州大學的做法,在大學最后階段才加入CPA輔導課程。也可以借鑒三學期制的做法,每個學年增加一個暑假短學期,把CPA輔導課程安排在大三和大四的短學期授課。(3)理論教學應與企業實務相結合,增加案例教學的比例。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專業設置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掌握在實務中應用會計知識的能力。增加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在案例中予以應用,通過實際運用來掌握理論,可以扎實、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全面實現教學目的。(4)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并重。俗話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可見教授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勝于教授學生專業技能知識。只有學生道德良好,品行端正,有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這樣在加上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這才是德才兼備的學生。
四、當前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革新的途徑
(1)明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與現實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隨著社會變化不斷進行修正。該培養目標具備以下特點:方向明確,主要培養應用型高級會計專業人才;職責明確,強調應用性,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本科特色,強調針對專業的通識教育,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專業特色,強調符合社會經濟實際需要和會計專業的職業特征。這一培養目標,與重點本科院校相比,突出了對學生適應目標崗位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與高職高專相比,學生將具備更高的理論知識和更強科學創新能力。(2)壓縮理論知識課程學分和課堂講授課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強化會計教學實踐環節,使會計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系統化,注重對各專業課程知識的融會貫通,加深理解,綜合運用,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筑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并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讓每個大學生在4年中能經過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3)利用課外學分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只有樹立學生開放式的積極探索精神,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培養出學生未來的創新能力。這樣目光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的知識更能拓展課外的知識。大學的學習知識不僅僅是課堂中的,只有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才能更加鍛煉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4)建立多元化結構師資隊伍。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求本專業教師堅持終身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密切關注會計學發展趨勢和動態,積極探索科學的會計教學方法。同時鼓勵、支持和要求中青年教師考取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會計師等資格證書,以及到企業掛職鍛煉,增強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從而構建一支高層次高素質富有生機活力和科學創新能力的會計教師隊伍。
我國民辦本科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實踐檢驗和成功的案例,現在民辦本科院校執行的會計專業人才養模式尚處于探索借鑒(國內普通高校和國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階段。民辦本科院校要用發展和變化的眼光看待問題,對現行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進行評估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和解決,最終形成適合自己學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參 考 文 獻
[1]劉艷.論高校會計教學改革[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5(2)
[2]何牧.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3]鄭建偉,魏祥健.應用型會計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5)
[4]黃啟國,羅劍,鄭建偉.本科會計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探析[J].財會通訊.2006(12)
[5]羅維.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的專科會計專業培養模式[J].企業導報.2010(12下)
[6]李宏旺.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會計教育模式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6(3)
[7]金汝洲.論會計本科教育階段的人才培養[J].煤炭經濟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