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已建房屋仍時常出現滲漏水現象,加之防水層本身的使用壽命遠遠低于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因此,每年都有大量存在滲漏水問題的房屋需要治理。筆者針對常見漏水原因及處理措施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保證了建筑結構的正常使用。
【關鍵詞】建筑工程;漏水;處理措施
一、屋面滲漏的原因和措施
(1)屋面滲漏的現狀,造成房屋滲漏的原因比較復雜,涉及到設計、材料、施工以及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在調查并發現滲漏的工程中,以采用涂膜防水的滲漏率最高(占涂膜防水工程總數的44.3%)。其次,是剛性防水和卷材防水,其滲漏率分別為38.7%和31.4%;在房屋滲漏水原因中,材料方面占20%~22%,設計方面占18%~26%,施工方面占45%~48%,管理維護占6%~15%。防水方法有多種,我國目前通常采用的屋面防水方法主要有:剛性防水——以剛性材料(如防水砂漿、細石混凝土、配筋細石混凝土等)作為防水層,多用于我國南方地區的屋面防水。(2)屋面滲漏的防水措施。重視重要部位的設計處理改進山墻處屋面結構板的擱置方式,擱置處最容易受溫度的變化產生裂縫而引起滲漏,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將天溝梁的標高下降120mm,并且把山墻處的天溝梁做成短形,然后在天溝梁上鋪設二層油氈或防水材料,將縱向屋面板擱在天溝梁上并伸處60mm,做好滴水線。改進分格縫的平縫,防水屋面分格縫是平的,縫內嵌入的防水油膏,由于防水層的收縮使交接處容易產生裂縫,而引起該處滲漏。改進板與板之間的灌縫混凝土。板與板之間的灌縫是新老混凝土交界處,由于強度不一,收縮應力不一,也很容易沿板縫開裂,混凝土將細石混凝土改用微膨脹混凝土,這樣可以增強側板之間的抗剪強度,并且能使相鄰之間更好地共同作用。所有這些特殊部位的細部構造應接設計要求做好找坡和嵌好密封材料,再做好其他防水處理。
二、廁浴間樓地面滲漏的措施
(1)管口滲漏的措施。第一,穿過樓地面管道的根部積水滲漏,應沿管根部剔鑿出寬度和深度均不小于l0mm的溝槽,清理浮灰、雜物后,槽內嵌填密封材料,并在管道與地面交接部位涂刷無色或淺色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第二,管道與樓地面間裂縫小于1mm,應將裂縫部位清理干凈,繞管道及管道根部地面涂刷兩遍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其涂刷管道高度及地面水平寬度均不應小于100mm,涂膜厚度不應小于lmm。第三,因穿過樓地面的套管損壞而引起的滲漏水,應更換套管,對所設套管要封口,并高出樓地面20mm以上,套管根部要密封,如仍滲漏可按第一、二款要求進行修補。(2)樓地面與墻面交接部位的滲漏措施。第一,樓地面與墻面交接縫滲漏,應將裂縫部位清理干凈,涂刷帶胎體增強材料的涂膜防水層,其厚度不應小于1.5mm,平面及立面涂刷范圍均應大于100mm。第二,樓地面與墻面交接部位酥松等損壞,應鑿除損壞部位,用1:2水泥砂漿修補基層,涂刷帶胎體增強材料的涂膜防水層,其厚度不應小于1.5mm,平面及立面涂刷范圍應大于100mm,新舊防水層搭接寬度(壓搓寬度)不應小于50~80mm,壓搓順序要注意流水方向。
三、地下室出現漏水的狀況及措施
(1)地下室出現漏水的狀況,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現的,地下室所處的地質不同,功能不同,設計與施工不同,其漏水部位和形式多樣。其主要原來來自結構混凝土剛性自防水局部失效、柔性防水層局部破壞或建筑構造不當三方面的原因。漏水部位有約70%產生在底板部分,或底板最深的坑,而多數又發生在底板或坑的交角(在室內看為陰交角),少數發生在地下室外墻壁的中下部,極少數發生在地下室頂板。(2)地下室出現漏水的狀況及措施。第一,化學灌漿法:常用的為憎水性聚氨酯灌漿料,主要成分為含異氰酸根的聚氨酯預聚體。與水接觸后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凝膠。第二,填塞堵漏法:主要采用速凝砂漿,可在潮濕工作面上施工,施工性、經濟性好,但施工經驗非常重要,對于漏水途徑不甚明確的部位無效。第三,防水砂漿抹面法:主要材料為無機防水砂漿和聚合物防水砂漿,適用于水壓不大的表面洇滲治理以及堵漏施工后的補充防水,經濟性、施工性好,但是對于出水量較大的涌水無效。
參 考 文 獻
[1]JC/T 894-2002.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S]
[2]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S]
[3]滕延民,任建峰,王永祥.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的成因及防治[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6:27(6)
[4]周建波.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填充墻裂縫防治施工及控制措施
[J].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