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傷仲永》已成了教育后人努力學習的范文。每讀此文,人們往往要嘆息哀傷一番,為什么哀傷?當然是因為方仲永這個天才最終落得“泯然眾人”
的悲慘結局。再次讀這篇文章,我又哀傷了一次,但這次我哀傷的卻不再是方仲永了,畢竟天才方仲永已經成為了歷史,再哀傷也無益。那么,我在為誰哀傷呢?
為鼠目寸光的
父母哀傷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愿和希冀,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哪一位家長不期盼自己的子女將來大有作為?可是,萬一天才真的降生在自己的家庭,我們是否會把他當作天才來培養呢?
目光遠大的家長著眼于孩子的宏遠未來,鼠目寸光的家長只專注于目前的蠅頭小利。可悲的是,方仲永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目光短淺的家長,為了獲得別人幾杯米酒的宴請、幾個銅板的賞錢,竟然“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終使方仲永耀眼的天才光芒慢慢地暗淡了下來,最終“泯然眾人”。
為庸俗墮落的世風哀傷
從王安石的原文來看,方仲永初露才華的時候,僅僅五歲,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即使到方仲永才華盡失的時候,也不過十二三歲,從始至終,他都只是一個孩子。既然是孩子,當然不會規劃自己的未來,也不會考慮得多么長遠。但是對成年人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他的父親目光短淺,我們勉強可以原諒,因為他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而那些才華滿腹的知識分子,應該明白不學習的嚴重后果。可是,他們是怎么做的呢?為了自己的娛樂,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竟然紛紛“賓客其父”,他們無非是為了看方仲永的表演,讓其在表演中博得自己的一笑、一嘆、一妒。或許是天妒英才吧,當方仲永“泯然眾人”后,他們也就不再“賓客其父”。世態就是這樣的炎涼,沒有人真心為天才的發展去考慮,也沒有人真正去培養一個天才。
為不求上進的學童哀傷
身為天才的方仲永沒有經過后天的學習和教育,最終成了普通人,何況普通的蕓蕓眾生呢?王安石寫此文本來是為了鼓勵和教育后人努力學習的,可在物質日益豐裕的今天,很多孩子漸漸在豐衣足食中迷失了自己。在很多富裕的家庭中,孩子衣食無憂,一路坦途,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在學習上也就沒有動力可言了。整日飽食無憂,成天暖衣無慮,荒廢學業,這一點與方仲永是何其相似!再加上父母的嬌生慣養,如此下去,其結局或許連方仲永都不如了。
《傷仲永》表面上看表達的僅僅是對方仲永悲慘結局的哀傷,實際上卻是對世人的警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