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設計】
人生就是學校。在那里,與其是幸福,毋寧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師。因為,生存是在深淵的孤獨里。
——[德國]海德格爾
要少發命令。命令只在其他方式不適用或失敗的時候才用。
——[英國]斯賓塞
更為理想的是,學校應進一步賦予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樂趣、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好奇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讀過上面幾則名言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請以“我理想中的學校”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體裁不限,題目自擬。
【寫作引路】
一要“摳字眼”,仔細審題扣題。從題材來看,需要虛寫,需要想象和聯想,因為“理想中的”有別于“現實中的”。此處的“學校”,可以是實指,采用本意;也可以是虛指,采用比喻義、象征義等。“我”確定了范圍,不能一味寫別人,必須寫“我”自己。
二要“揚個性”,發揮個人特長。仔細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心聲和特長呢?如:從取材上看,哪些材料自己熟悉?從體裁上看,哪種體裁自己擅長?從行文上看,哪種開頭、行文結構、結尾自己拿手?從構思上看,哪種構思新穎,自己容易把握?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行文中抒寫自己理想中的學校要想象合理,思維縝密,詳略得當。為了增強表達效果,可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
【佳作欣賞一】
讓自主之花開遍校園
□趙 威
假如我是一只蒼鷹,我就要伸展雙翼,搏擊長空,何必去羨慕群雞在草地覓食?
假如我是一團火焰,我就要熊熊燃燒,驅散嚴寒,何必故作冰雪在北風中矜持?
假如我是一片汪洋,我就要洶涌澎湃,浩瀚無垠,何必模仿貝殼在沙灘上長眠?
成功沒有范本,學校沒有公式。擁有自主,才能讓校園里生機蓬勃,幸福之花處處開放。
我不喜歡學舌的鸚鵡,即使它能如百靈一般清脆婉轉地鳴唱,如雄鷹一般豪邁有力地高歌,如大雁一般低回深沉地吟詠……人生貴在獨創,鸚鵡學舌固然精彩,但終究是重復別人的調子,它有哪個音符是屬于自己的呢?
我不愿做識日的盲人,我自己有眼睛,何必非要詢問別人太陽的形狀呢?太陽與鐘、龠相差很遠,可是盲人不知道它們的不同,因為他沒有見到太陽而只是一味地求教別人。我要睜大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
生活沒有彩排,人生不打底稿。失去特色的人生注定平庸,沒有自主的人生注定無味。不做模仿秀,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何必要永遠匍匐在別人的腳下呢?
學校不是機器,學生不是產品,學校要適應學生的發展,學校要發展學生的個性。我理想中的學校,應該遍地是自由的芬芳,充滿自由的空氣,“萬類霜天競自由”。
如果我工作了,我會依然保持學校養成的自主習慣,不做“蟻族”,不想“蝸居”,不讓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磨平了棱角,一味地順從和忍讓,喪失理想和追求。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但如果喪失了自主,有了一顆甘于平庸甘于卑賤的心,那他的歸宿就是草芥螻蟻。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理想的學校應給予人高貴的靈魂,給予人充分的自主。
擁有一份自主,世界因你而精彩。
點評
一、主旨鮮明,立意深刻。作者用鏗鏘有力的話語,生動流暢地詮釋出“我理想中的學校”,應該是給予學生充分自主的學校,而不是剝奪學生求知、思考和個性發展權利的學校。
二、語句生動,表達自由。文章似乎沒有特別講究章法,但語言生動,巧用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三、內容充實,材料具體。文章中化用“鸚鵡學舌”“盲人識日”的故事,結合現實生活中“蝸居”的“蟻族”現象,闡述了學生應該堅持自主,不能喪失自我,不能喪失理想和追求。
【佳作欣賞二】
懸崖·湛藍的天空
□張美華
我是一只雛鷹。
噴薄的紅日,蒼茫的云海,高聳的懸崖,潺潺的小溪,這兒的一切都是我熟悉的環境。
我成長著,向往著有一天能翱翔天宇,像父母一樣,俯瞰大地。
我聽見懸崖下的林間有麻雀的“嘰嘰”聲、喜鵲的“喳喳”聲,還有野狼的嗥叫聲……我不安分的血液沸騰著,不斷拍打著稚嫩的翅膀。我想飛起來,然而卻像喝醉了酒一樣,感覺腿腳無力,身子搖搖晃晃。
突然,一陣巨大的山風從山底盤旋而上,形成旋渦,一直吹刮到我的巢穴邊上,我腳下的枯枝被風撼動著,我的身子也被劇烈地搖晃著。父母還沒有回來,我焦急地盼望這一時刻趕快過去。然而事與愿違,狂風幾乎要掀翻我的巢穴,最終把我狠狠地甩出去,扔到了懸崖下邊。
我聽見下落時呼呼的風聲,用力扇動著翅膀,可絲毫不能減慢下落的速度。我感覺大腦一片空白,然而生存的本能促使我活動著腳爪,想抓住點什么東西。終于,我幾次抓住雜草、藤蘿、樹莖,又幾次被迫松開,我下落的速度減緩了。
我不幸地落在了獵人跟前,后來被獵人帶回村子,與一群小雞住在一起。幾十天過去了,我漸漸能撲騰著飛上柵欄,飛上樹枝。村里人有的主張把我殺死,因為他們害怕我會吃掉小雞;有的主張把我放掉,可我找不到食物,饑腸轆轆的我只好又飛回雞窩。
最后,村里一位黑瘦的老人,用滿是皺紋的手抓住我,把我一直帶到懸崖頂上。山風吹拂著我的羽毛,我再次感受到死一般的恐懼。老人沒有說話,一伸手,把我狠狠地扔下了懸崖。我又一次用力扇動翅膀,想躲避被摔死的命運。
流動的風,將我的身體托起,從半山腰托到山頂,托到高空!
我終于明白,一道懸崖,就是一抹湛藍的天空,就是一所理想的學校。
點評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普天之下,有胸無大志、滿足現狀的燕雀,也有胸懷天下、卓爾不群的雄鷹。每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過去,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作者借助自己的聯想和想象,以一只雛鷹喻指自己的成長,以一道懸崖喻指挫折,喻指理想的學校,以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詮釋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在人生的歷程中,挫折是一所理想的學校,只有經受住挫折和磨難,告別安樂和舒適的生活,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幸福,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