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沿著小溪的岸邊散步,在矮樹叢下看見一只刺猬,它也看見了我,就蜷成一團(tuán),還發(fā)出嘟、嘟的聲音。我用靴尖輕輕碰它一下,它就狠狠地用身上的尖刺來刺我的皮靴。
“啊!你這樣對付我!”我一邊說,一邊用靴尖把它踢到小溪里去了。刺猬在水里松開刺毛,向岸上游來。它很像一只小豬,只是背上全是尖刺,而不是鬃毛。我拿了一根小棒,把它撥到我的呢帽里帶回了家。
我把它放在地板上,一邊坐下來寫字,一邊用眼角偷看它。它躺了一會兒,松開身子,四面望望,這兒那兒試著跑跑,最后在床底下找了個地方,就躲在那里不聲不響了。
天黑了下來,我點亮了燈,刺猬從床底下爬了出來。它一定以為這是樹林里升起了月亮,因為刺猬最喜歡在月光下溜達(dá)。它在房間里跑了起來,一定把它想象成樹林中的空曠草地。
我拿出煙斗,抽起煙來,恰如給月亮邊上噴些云彩。這回真同樹林一樣了:有月亮,有云彩,我的兩條腿就像兩株樹干。刺猬確實喜歡,它在“樹干”之間竄來竄去,聞聞嗅嗅,顯得很高興。
我讀完報,報紙落在地板上,上床就睡著了。忽然,我聽到有一種沙沙的聲音。我點亮蠟燭,只見那報紙不在桌邊,而在房間的中央了。不久,刺猬從床下邊跑出來,跑到報紙跟前,把報紙角穿在自己的刺毛上,把那張挺大的報紙拖到角落里去,并且用報紙把全身裹起來,給自己做了一個窩。我明白了,它一定把這報紙當(dāng)做是樹林里的干葉子了。
我站了起來,刺猬并沒有逃跑。我拿來一只盤子,又提來一桶水,一會兒把水倒在盤子里,一會兒又把它倒回水桶,好像小溪在潺潺流著。它向前動了一動,我就把盤子移前些,于是它和這小湖碰在一起了。
終于我說:“喝吧。”它就舔起來了。我躺了下來,把蠟燭熄掉。不知睡了多久,我又聽到房里有干活的聲音。我又點上蠟燭,只見刺猬在房里跑著,尖刺上刺著一個蘋果。它跑到窩里,把蘋果放好,再跑到角落里,縮成一團(tuán),接著舒展一下,尖刺又刺著一個蘋果,拖到窩里去了。
刺猬就這樣在我家里住下了。現(xiàn)在我每逢喝茶,總把它放到桌子上。一會兒給它在盤子里倒些牛奶——它都喝了,一會兒給它面包——它也吃了。
各抒己見
刺猬一開始是敵視“我”的,曾用刺狠狠地刺“我”,但現(xiàn)在它已心安理得地在“我”家住下;“我”起初是討厭刺猬的,曾把它踢入小溪中,可現(xiàn)在竟常常把它放在桌子上喂它吃喝。“我”和刺猬為什么會有如此的轉(zhuǎn)變?這篇文章給了你怎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