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時,有一次母親出差,我只好自己下廚,解決吃飯問題。可每次煮面條,我都把面條給煮糊了,面條與面條黏結在一起,而面湯就像濃濃的糨糊,吃那面條就像是在吃面糊團。
母親回家后,我把煮面條的事說了。母親要我說說煮面條的過程。我說,煮面條,不就是把水和面條一起放到鍋里去煮嗎?
“煮面條,看似簡單,但里面也有著學問呢。”母親說,“面條不能和水一起下鍋,而要先等水燒開了,再放面條,這樣煮出來的面條,才柔韌,才不會糾結成一團,湯也清爽,不會煮成像你說的面糊狀。”
煮面條,目的就是把面條煮熟,先把面條放到水里煮,煮的時間長,面條不也就熟得更快嗎?我把這個想法說給母親聽。“不錯,把面條煮熟是目的,但做任何事情,如果直奔目的,往往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只有先把__________,把__________做好,才能__________。先把水燒開,這就是煮好面條的基礎和關鍵環節。”
母親的這番話,表面上好像是在給我講述煮面條的技巧,但我心里清楚,實際上她是在為我傳授人生成功的經驗。
“先把水燒開”,是我們做好一件事情所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我們成就一項事業所應具備的智慧。
(選自《廣州日報》2010年10月9日)
我來思考
1.母親的話中,暗藏著怎樣一個道理?
2.“煮面條,目的就是把面條煮熟,先把面條放到水里煮,煮的時間長,面條不也就熟得更快嗎?”這樣的想法代表“我”具有怎樣的心理?
3.聯系上下文,在短文的橫線處填上合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