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諸多公害及職業病的出現在所難免。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不同,在中國,大多是由受害者“埋單”。
2012年1月中旬,距離春節不到10天的時候,廣西柳州市某醫院的韋醫生得到“可靠消息”,柳江河水可能有問題,上級衛生主管部門已要求他所在單位做好應急預案。
雖然具體情況尚不明了,但醫院領導捎帶說出的一句話——“家里先備點好水啊”,韋醫生確實當真了。一下班他就找了輛平板車,直奔水站,一家伙買了5大箱礦泉水,每箱12大瓶,每瓶2.5升。
出于對親人的關切,韋醫生當天就在很小的范圍內把這個“小道消息”傳遞出去了。但大家幾乎都不相信,因為政府還沒“發話”呢,情況不至于有多嚴重吧?
第二天中午,韋醫生又上水站買水,出乎他意料的是,水居然斷檔了!水站老板看著他,兩眼放光:“兄弟你消息靈通啊,是個文化人吧,知道搶先貯存水。昨天我還覺得奇怪,你買那么多礦泉水干嘛?”
說這話的當口,柳州城已然刮起了礦泉水的搶購風。
“其實,我只比普通市民提早一天知道水出問題了。”事隔一個月之后,韋醫生在接受《科技潮》記者電話采訪時如是說。“不過,我們幾年前就預想到,柳江上游那些地方,或早或晚會出事的。那里礦山多,洗礦的廢水到處流淌,環境很差,河里常有死魚浮現,樹都長不活……”
下面的事情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春節前廣西龍江河段因發生鎘泄漏而導致鎘含量超標,使得當地及下游沿岸城市居民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專家稱,由于泄漏量之大(大約有20噸)為國內歷次重金屬環境污染事件中罕見,局部曾一度達到鎘濃度超標80倍的峰值。2012年1月30日新華社報道說:前時有鎘濃度超標5倍以上的水體一度長達100公里。
重金屬污染侵蝕中國
說起重金屬污染,我們往往把目光聚集在經濟發展起來的這些年。其實,重金屬污染在我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只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嚴重性才逐漸顯現出來。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發展狀況就極具代表性。
作為中部地區最重要的有色金屬和重化工業密集區之一,湘江流域是中國重金屬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
1957年,湖南省衛生防疫部門對湘江進行監測,報告顯示水質總體良好。但到1966年,湘江便監測到了鉻、鉛、錳、鋅及砷等重金屬。
1971年,湘江流域已出現部分江段飲用水重金屬嚴重超標現象。
1978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給中央有關部門的報告分析指出,湘江已成為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
1979年,湖南省頒發了國內第一部省級制定的水環境保護條例《湘江水系保護暫行條例》。
然而,湖南省環保局1981年至2000年湘江的水質監測數據卻表明:湘江總體水質自上世紀90年代呈惡化趨勢,主要污染源為工業污染和生活廢水污染,工業污染中重金屬污染明顯,株洲、湘潭和長沙河段污染最為嚴重。
2005年,中科院院士謝學錦向湖南省有關部門告知“湘江流域要出大問題了”,結果未獲重視。
2008年,湘江中下游農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污染調查實驗結果全部出爐,結果表明,從衡陽到長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鎘、鎳和鉛含量與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比較,超標率分別為95.8%、68.8%、10.4%和95.8%。論文中還提及,水田土壤中的砷、鋅的含量還要高于菜地。但該結果僅作為科研成果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并未能在社會上公開以引起足夠的重視。
之后,湘江流域相繼發生了瀏陽市湘和化工廠鎘污染事件、原湖南鐵合金廠非法轉移鉻渣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廣西、廣東以及貴州等有色金屬礦藏富集的區域。
近年來,僅發生的鎘污染事件,就有2005年的廣東北江韶關段鎘嚴重超標事件,2006年的湘江湖南株洲段鎘污染事故,2009年的湖南省瀏陽市鎘污染事件。至于其他重金屬污染事件,僅“血鉛超標”事件,就已涉及陜西、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湖南、江蘇及山東等省。
2011年2月,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出席有關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會議時也談到,“從2009年至今,我國已經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嚴重影響群眾健康。”
曾經遙遠的“痛痛病”
2012年1月15日,廣西河池市宜州市境內的拉浪水庫,養殖戶突然發現網箱出現死魚現象,環保部門接報后檢測發現,龍江河拉浪電站壩首前200米處的鎘含量超標80倍!“80倍”這個數字足以讓聞者坐立不安。不過,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鎘這種重金屬及其造成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并不是很清楚。這種元素代號為“Cd”的重金屬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態存在,含量原本很低,資料顯示,大氣中含鎘量一般不超過0.003μg/m3,水中不超過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過0.5mg,這樣的低濃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問題在于,自從20世紀初人類發現鎘以來,它的產量便逐年增加,相當數量的鎘通過廢氣、廢水、廢渣,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工業“三廢”排入環境中。由于鎘與目前其他四類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重金屬汞、鉛、砷、鉻一樣很難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因此它可以在生物體內富集,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鎘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蓄積在肝腎中,從而影響肝腎器官的正常功能,長期過量接觸鎘會引起慢性中毒,對腎造成損害,晚期病例則會出現腎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變;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鎘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遼寧省錦州葫蘆島一帶,土地主要受鋅廠污染影響,污染元素以鎘、鉛、鋅為主。鋅廠建于1937年,這里的人們受害很嚴重。每當鋅廠排“藍煙兒”時,周邊的人就喘不上氣,咳嗽。此類元素攻擊人的腎器官和骨骼,造成骨質疏松。在日本,這叫“痛痛病”,屬比較常見的職業病。而最大的影響是,這里得癌癥的人群比較多,年輕人死得多,單親家庭多。2010年,該地某社區死亡14人,其中6人死于癌癥;2011年1月至5月死亡5人,其中死于癌癥的2人。最小的死亡者年齡均在四十五六歲。
流著血的鉛
2010年4月,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漁箭鎮等地受鉛污染村民經血液化驗,發現血鉛含量異常49人,其中兒童47人,成人2人。湖南郴州市因鉛中毒住院兒童人數已增至29人,湖南嘉禾縣250名兒童血鉛超標。部分家長因為想去外地體檢而被嘉禾縣公安局抓走。陜西省鳳翔縣東嶺集團冶煉公司環評范圍內兩個村莊731名接受檢測兒童中,血鉛含量在100μg/L以下屬于相對安全的血液標本只有116份,余下615人為高鉛血癥或鉛中毒。
翻開重金屬污染的事件年譜,“血鉛”事件發生的頻率觸目驚心。與其他的重金屬污染不同,“血鉛”受影響最大的是兒童。
據國家環保部統計,2009年環保部接報的12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引發32起群體事件。
2009年,湖南武岡有千余名兒童血鉛超標。2010年,湖南省再次發生重金屬污染事件,嘉禾縣200多名兒童出現血鉛超標,引發中毒事件的是煉鉛企業騰達公司。
陜西省鳳翔縣長青鎮馬道口村和孫家南頭村,兩村數百名嬰幼兒及兒童絕大多數被檢測出體內鉛超標,其中部分超標嚴重,已達到中毒標準。受其影響,水、空氣都有一些變味,孩子的血鉛含量異常,被疑與一家年產鉛鋅20萬噸的冶煉企業有關系。在陜西鳳翔、河南濟源千名兒童血鉛超標事件中,東嶺冶煉公司和豫光金鉛、萬洋、金利公司被認為是造成兒童血鉛超標的主要原因。
“血鉛超標的問題非常復雜。”環境保護部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相關人員說,由于鉛等重金屬是穩定、不可降解的污染物,不但可通過空氣和水直接進入人體,還可通過被污染的食物等在人體長期富集。因此,人體內鉛的來源很多。
“鉛是我們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接觸到的東西,普通的電池,還有現在倡導大力發展的電動汽車的電池,這些都有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然而,到現在為止,連專門的回收措施都沒有。北京地區曾經實行過一段廢舊電池的回收,沒多久也廢除了。”環保專家李皓提醒說,重金屬的危險不只是出現在相對落后的地區,事實上,我們都籠罩在重金屬污染的陰影下。
“癌癥村”頻現
巴彥淖爾盟五原縣楊家疙瘩村是砷中毒的重點區,該村病人多,而且死亡人數也多,主要是以癌癥為主,大多在壯年時就由于病魔的折磨而過世。
內蒙古的河套地區因土地污染地下水質量較差,造成砷中毒、氟中毒等地方病較為嚴重的情況。河套地區共有近30萬人受砷中毒威脅,患病人群超過2000人。在這個地方,嫁過來的媳婦3年后就出現砷中毒病癥,村里的光棍越來越多。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董家營到托克托縣永圣域鄉一帶是氟中毒的重點區域,地下水氟含量在河套地區最高。該區幾個重點村的村民均有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癥狀。
湖南省國土資源規劃院曾經在湘江流域做過一次調查,他們調查了7萬人25年的健康記錄后發現,從1965年到2005年,骨癌、骨痛病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在重金屬污染的重災區株洲,當地群眾的血、尿中鎘含量是正常人的2至5倍。
在礦區,很多村民牙齒發黑、疏松,骨質疏松。這里有的村民為了孩子健康,自己喝當地水,給孩子們買礦泉水。距離包鋼尾礦壩西約2000米的打拉亥村,由于受尾礦水下滲影響,造成地下水以及糧食中的稀土元素、氟元素以及其他重金屬元素的污染,使該村的居民受到嚴重危害。各種怪病多,以心血管病、癌癥、骨質疏松為主。在這里,近10歲的小女孩,可能還沒有長出一顆牙齒。
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諸多公害及職業病的出現在所難免。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不同,在中國,大多是由受害者“埋單”。
國家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環保部將繼續對易發生污染事故的企業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試點,以改變多年來我國“污染企業獲利、損害大家埋單”的局面。
工業欠的良田債
“莊稼像打了滅草劑。” 2009年3月,河南商丘市民權縣法院最大的法庭內座無虛席。坐在被告席上的是該縣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的兩名負責人,公訴機關起訴他們的理由是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該公司位于大沙河上游,2008年,由于使用劣質礦石生產硫酸,大量砷隨廢水直接排入大沙河,致使河水含砷濃度超標899倍,1000余萬噸河水被污染,釀成了國內最大的砷污染事件。在這次事故之前,大沙河流域的很多土地已經開始受到影響,苗崗村就在大沙河的北岸,2000多口村民的上千畝農田分布在河道兩岸,而有村民家里的地已經連續兩年絕收。
分析土地污染的原因,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元素主要是由于污水灌溉、大氣沉降物和施肥等因素帶入。而在工業城市和冶煉企業周邊,由大氣干濕沉降和灌溉水因素帶入土壤中重金屬量可以達到施肥帶入量的幾十至幾百倍。隨著這些土壤的被污染,帶來的問題就是農作物中重金屬含量的超標。這個問題在傳統的有色金屬礦區尤其明顯。
據2005年對洞庭湖區常德、臨澧、益陽、南縣、寧鄉及汨羅等6個工作區采取的早、晚稻米分析,稻米鎘含量平均有0.23~0.26mg/kg,公開發表的數據晚稻鎘含量超標達41.67%,蔬菜近乎全部超標。
遼寧省遼河流域農業地質調查數據也顯示土壤重金屬污染對農產品安全的影響不可忽視。在檢測的3984項重金屬元素中,總計超標305項,超標率達到7.66%。大宗農作物中的鎘、鉻等元素超標問題比較顯著,尤其是沈撫灌區、柳壕灌區和新城子灌區等,由于常年利用城市污水灌溉農田,土地污染和糧食超標問題比較突出。其中,蔬菜超標區域主要集中在沈陽、錦州等重工業城市周邊,例如沈陽細河蔬菜基地土地和地下水嚴重污染,農業生態環境惡劣,蔬菜品質低下。
除了湖南、遼寧,在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等重金屬主產區,很多礦區周圍都已經形成了日漸擴散的重金屬污染土地。國土資源部曾公開表示,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而這些糧食足以每年多養活4000多萬人。同樣,如果這些糧食流入市場,后果將不堪設想。土地污染帶職業病、重癥疾病正呈高發和擴大態勢,面臨著極其艱巨的防控任務。
與此相對應的是,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很重視土地污染的調查,但由于不是“顯而易見”的大問題,調查結果很難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土壤質量的保護工作需要大量投資和技術攻關,比如需要政府加大投資進行浩大的改水工程和搬遷工程,只有以國家意志為后盾,以科學為指導,才有可能徹底改變土地污染地區重金屬中毒現象。
被故意忽視的危險
雖然是2012年開年后一件震驚全國的重大事故,可是對于龍江河流域的居民來說,卻并不覺得突然,因為,龍江河的這起鎘污染事件在當地并非首發。2001年至今河池已發生至少3起特大砷污染事故,其中2008年10月3日發生在河池市郊區的砷污染水源造成附近村民450人尿砷超標。此次鎘污染事件中被懷疑為污染源企業的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曾在官方2009年涉砷企業整治行動收到過整改通知。
2006年河池市未完成減排任務,2008年被國家“區域限批”,暫停新項目審批。不過作為廣西有色金屬工業重要基地,有色金屬采選冶及加工業仍然是河池市工業經濟和財稅的重要增長點。
河池近年來新出一個口號“做大做強做優河池有色金屬工業”。廣西環保廳廳長梁斌曾針對河池市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困境提出建議:河池有色金屬業的前途,必須依靠產業升級,設置有色金屬加工集中區和深加工產業園。此舉既方便監管又有利于進行污染集中處理。
不過,與其他地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通病如出一轍:一方面是,無視法律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企業,在治污方面的投入動力不強,直接將含有重金屬的“三廢”排入環境中;另一方面,行政監管又后知后覺,懲處力度又顯綿軟。
時至今日,盡管確立了“15%”的削減目標,鎖定了“4452家重點企業”,但新近出臺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仍沒有完全消弭公眾對于重金屬污染的追問。這超過4000家重點防控企業姓甚名誰,仍未見公開披露。回溯過去30年的重金屬防治歷程,信息的透明度始終是爭議所在,公眾知曉有限,官方主動披露更是寥寥;而且,即便官方主動做了披露,一時也難以消除公眾的疑慮和恐懼心理。
“你看,市政府又發短信息報平安了。”2月18日這一天,柳州的韋醫生在電話里向記者念叨:“‘最新水情:2月18日6:00時監測數據,柳江露塘斷面處鎘濃度0.0018mg/L,柳江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國家標準(鎘<=0.005mg/L)’。不過,我家依舊喝礦泉水。喝到什么時候?呵呵,喝到沒有錢為止。而且,我們一家也已達成共識,一定要有自我保護意識,這一兩年之內就不吃河里的魚了。”
毫無疑問,這起事件在公眾心里激起的焦慮感,短時間內恐怕不那么容易消除,因為這不過是中國日趨嚴重的重金屬污染的一個縮影。
【鏈接】
2005~2012年,
部分重金屬污染事件
時間:2005年12月
地點:廣東省北江
污染物:Cd
原因:企業違法超標排放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
影響:北江下游韶關、清遠、英德三個城市的飲用水受到威脅,部分城市自來水供應停止,受影響的群眾達幾十萬之多。
時間:2006年1月
地點:湖南省株洲市
污染物:Cd
原因:水利施工不當令冶煉廠廢水排入,造成Cd污染
影響:湘潭、長沙兩市水源水質受污染。
時間:2006年4月
地點:甘肅省徽縣
污染物:Pb
原因:重金屬冶煉公司排放污染
影響:共發現368人血鉛超標,住院人數共179人,其中兒童171人,成人8人。
時間:2006年9月
地點:湖南省岳陽縣
污染物:As
原因:由于大量的充實致使新墻河河床底泥中存積多年的砷污染物釋放出來
影響:砷超標10倍左右,8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和影響。
【鏈接】
2005~2012年,
部分重金屬污染事件
時間:2008年1月
地點:貴州省獨山縣
污染物:As
原因:2007年年底,礦業有限公司將含砷廢水直接排入生活水源
影響:除造成17人中毒外,此次污染影響到該縣都柳江境內65公里河段的水體,使沿河約2萬人生活用水困難。
時間:2008年8月
地點:河南省大沙河
污染物:As
原因:大沙河上游公司使用劣質礦石生產硫酸,大量砷隨廢水直接排入大沙河
影響:致使河水含砷濃度超標899倍,1000余萬噸河水被污染,釀成了國內最大的砷污染事件。
時間:2009年7月
地點:湖南武岡
污染物:Pb
原因:附近精煉錳廠肆意排放污染
影響:當地政府組織檢測的1958名兒童中,有1354人血鉛疑似超標。
時間:2009年8月
地點:陜西鳳翔
污染物:Pb
原因:重金屬冶煉公司長期排放污染
影響:冶煉公司環評范圍內兩村731名兒童中,615名血鉛超標,其中166名兒童血鉛含量在250μg~lmg/L以上,163名中度鉛中毒,3名重度鉛中毒。
【知識鏈接】
重金屬毒性機理
汞、鉛、鎘等重金屬,即使在體內含量很低,仍會出現中毒性作用。重金屬進入人體有食道、呼吸道、皮膚三種途徑。進入人體的重金屬不再以離子的形式存在,而是與體內有機成分結合成金屬絡合物或金屬螯合物,從而對人體產生危害,機體內蛋白質、核酸能與重金屬反應,維生素、激素等微量活性物質和磷酸、糖也能與重金屬反應。由于產生化學反應使上述物質喪失或改變了原來的生理化學功能,病變就產生了。另外,重金屬還可能通過與酶的非活性部位結合而改變活性部位的構象,或與起輔酶作用的金屬發生置換反應,致使酶的活性減弱甚至喪失,從而表現出毒性。
重金屬在動物體內和人體內都有富集效應——即吸收進入體內后很難自然排出。比如體內如果有過量的鉛,在不繼續接受鉛污染的條件下,骨骼內的鉛要經過20年才能排除一半。而人體內鎘的生物半衰期也有20~40年。因此,即使人們吃的食物里重金屬含量沒有高到讓人急性中毒的濃度,如果長久接觸或者食用某一種重金屬,體內濃度還是會越來越高。當積累到一定濃度時,就表現出慢性中毒癥狀。因此,重金屬中毒損害機體器官往往是終身、不可逆的。
【鏈接】
2005~2012年,
部分重金屬污染事件
時間:2010年1月
地點:江蘇省大豐市
污染物:Pb
原因:生產鉛酸蓄電池企業排放污染
影響:大豐經濟開發區河口村接受檢查的110多名兒童中,有51名兒童被查出血鉛含量超標。
時間:2011年3月
地點:浙江省德清縣
污染物:Pb
原因:電池企業違法排放污染
影響:致使當地300余人血鉛超標。
時間:2011年5月
地點:廣東紫金縣
污染物:Pb
原因:電池企業違法排放污染
影響:污染導致130余人血鉛超標。
時間:2012年1月15日
地點:廣西省柳江
污染物:Cd
原因:龍江河拉浪水電站上游流域的涉重金屬企業違規排放,廣西河池宜州市境內的龍江河發生鎘濃度超標事件,后污染進入下游柳江。
影響:對龍江河至柳江沿岸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嚴重影響,截止2月2日,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不同規格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涉及養殖戶237戶,網箱758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