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是語言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語言表達事物的主要承擔者。英國語言學家Wilkins說過:“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可見,詞匯學習在語言學習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詞匯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其英語學習能力水平的高低。然而,當前中職學校詞匯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
一、中職教學大綱對詞匯教學的要求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對詞匯教學提出如下要求:根據不同層次和要求,通過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及拓展模塊的教學,要求學生學習1700-2200個基礎詞匯(包含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詞匯)、200-400個左右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300個左右行業通用的專業詞匯及縮略語。
二、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對詞匯認知程度的區分
目前,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使用省編版英語教材。筆者研究這四冊書中的詞匯,發現很多并非是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詞匯,而且教學大綱中的詞匯也并非全部是要求學生聽、說、讀、寫四會掌握的詞匯。
語言學家曾經指出,詞匯可以分為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積極詞匯是指要求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常出現在口語和寫作中的詞匯;消極詞匯是指只要求學生認識和理解,常出現在聽和閱讀中的詞匯。以往,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對詞匯認知程度的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主次不分,輕重不明,無疑加重了學生的詞匯記憶量,使學生感到詞匯學習不堪重負,從而逐漸對詞匯學習失去了興趣。
2.詞匯教學方法簡單化
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語法及語篇的講解,在詞匯教學上舍不得花費時間,有的老師甚至只利用課余時間教授單詞。簡言之,對詞匯的教學,依然停留在對詞匯表中單詞進行“教師領讀,學生跟讀,課后背誦,下節課聽寫”,聽寫完畢后就認為已經完成了詞匯教學。如果學生聽寫不出來,就必定認為是學生沒有付出努力,與課堂教學無關。學生對詞匯的學習,僅僅是簡單的機械記憶,常常“背了就忘”,收效甚微。另外一種情況,即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詞匯的講解,詞義搭配講解、舉例、造句、練習一一到位,比前者有所進步,但詞匯講得過于細致,致使課堂所占時間過多,師生互動時間減少,學生只能處于被動狀態,違背了詞匯教學服務于文字材料理解的規律,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久而久之,兩種情況都將致使學生對詞匯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
3.忽視對詞匯的系統整理及復習鞏固
很多老師在對詞匯進行聽寫后,就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詞匯,不再對學生前面所學詞匯進行經常性的復習和整理。然而,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習之后遺忘立即開始,且開始之時的遺忘是很快的,之后逐漸減慢。這種遺忘的先快后慢規律要求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后必須及時復習。否則,等到遺忘很多時再復習,那就無異于再學一遍。詞匯學習重復的次數與學習的效果有很大的關系。
三、詞匯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詞匯教學是一門藝術。在詞匯教學中,適當運用一些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更有效地掌握所學詞匯。筆者根據多年詞匯教學的經驗,認為以下詞匯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對詞匯的學習和鞏固。
1.詞匯的整合加工策略
一個單元中出現的詞匯很多,但在教學中應根據詞匯的重要性及要求掌握的程度進行分類,切忌對所有詞匯平均使用力量。教師要對單元中出現的詞匯,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整合加工,給每個詞匯設置不同的掌握要求,幫助學生對詞匯進行整理,建立高頻詞匯庫。對那些高頻使用的積極詞匯,要求學生必須深入學習,靈活掌握,通過大量例句,活學活用,熟練達到聽、說、讀、寫四會要求;而對那些惰性詞匯,沒有必要花費太多時間,只要認識就可以了。同樣,在對單詞掌握情況的檢測上,也應該根據詞匯認知程度的不同要求,設置難易度不同的檢測方式。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等有利條件,通過多種形式,把重點詞匯串聯后檢驗學生的詞匯掌握情況,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同時,進一步了解閱讀文本的內容和含義。
2.詞匯的呈現策略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利用視覺記憶,可以準確再現70%;若將視覺、聽覺同時作用,且高聲朗讀,則能準確再現86.3%。由此可見,運用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詞匯的輸入,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直觀性、趣味性及聯想策略是非常好的選擇。
(1)直觀性策略。直觀性是指利用實物、手勢、圖片展示等方法進行詞匯教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遺忘得慢,有意義材料比無意義材料遺忘得慢。因此,運用直觀性策略進行詞匯教學,變抽象、無意義材料為形象、有意義材料,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例如,在浙江省編版的中職英語教材第一冊“Food”單元中,要求學生掌握以下詞匯:sandwich、cereal、salad、biscuit、fry、container、pack、packet。對于該單元詞匯的教學,筆者運用了直觀性策略。對其中的“sandwich、cereal、salad、biscuit、container、packet”,筆者運用圖片及實物進行詞匯教學,而fry和pack,則通過模仿和肢體動作進行教學。圖片和動作既形象又直觀,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感官,刺激他們的大腦皮層組織,使輸入的詞匯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形象,易于學生對詞匯的理解,也使學生加深對詞匯的印象,不易遺忘。
(2)趣味性策略。趣味性策略是指詞匯展示要能足夠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動機,增強記憶力。學習的動機將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而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一大誘因。以下英語詞匯教學方法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運用音形義結合、歌曲、視頻、謎語、填詞游戲等方法輸入詞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例如,在浙江省編版中職英語教材第二冊“Music”單元中,要求學生掌握音樂及樂器方面的詞匯。對于該單元詞匯的處理,筆者運用了音形義結合的策略,通過播放不同的樂曲及音樂,教授classical music、rock music、country music、pop music、hip-hop、instrument、horn、drum、guitar、saxophone等詞匯,然后讓學生參加單詞與圖片連線、聽音猜詞等活動,使往日沉悶的課堂成為每個學生都樂于參與的活動,更讓學生享受了詞匯學習的樂趣。
(3)聯想策略。聯想是指由一事物(或觀念)想到另一事物(或觀念)的心理過程。聯想能促進人的思維、記憶和想象等心理活動。通過聯想的方法教授新詞匯,不僅使詞匯在人的大腦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喚起對已學詞匯的回憶,起到復習的作用。目前,中職學校廣泛使用的“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即是聯想策略的一種表現形式。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聯想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概念聯想,又稱為語義場聯想,是指以某一個單詞為中心,聯想到盡可能多的與其有關的已學過的單詞,形成一個大的語義網。這類聯想較易操作,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參與進來,因此被廣泛地運用在英語單詞的教學中。例如,在教授“shopping”這一單元的詞匯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策略復習了有關于購物的許多詞匯。學生由shopping想到了clothes、shop、school things、food等詞匯,進而在clothes這個單詞的基礎上聯想到trousers、pants、jeans、shirt、hat、scarf、shirt、coat等詞匯。通過概念聯想,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該單元要求掌握的詞匯,而且對關于購物這一概念的詞匯進行了梳理,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詞匯歸納。
第二種,語義聯想。語義聯想包括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同音異義詞聯想等。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這樣的詞匯。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并進行聯想,既有利于擴大詞匯量,又可以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所學詞匯的理解和記憶。例如,教授allow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同義詞permit、反義詞forbid。猜謎語教單詞也是語義聯想的一種方式,如Which animal cannot have a colourful picture?(Panda)What“T” is a drink?(tea)猜謎語可以讓學生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培養他們用聯想思考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創建詞匯之間的聯系,如聯系相關的表示動作、行為、行業等的詞匯,如bee-honey;art-artist、painting;army-troop、at war、explore;wooden-golden;debate-quarrel。
第三種,構詞法聯想。構詞法在英語詞匯中占有重要位置。通過構詞法,可以使學生掌握一系列與詞根有關的詞匯。例如,根據詞根“-mate”,運用構詞法,學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classmate、roommate、deskmate、workmate等詞匯。構詞法為詞匯教學提供了方便,所以,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提及,不斷反復,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構詞意識,舉一反三,不斷擴大詞匯量,使學生的詞匯學習事半功倍。
(4)一次呈現適量詞匯策略。教育心理學認為,在學習程度相等的情況下,一次學習的材料越多,遺忘越快;材料越少,則遺忘越慢。有的老師喜歡把一個單元的單詞一次性教授完畢,其實是十分不可取的。對一個單元中的單詞,筆者常常采用分解教學,每天記憶詞匯的量不超過10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識記,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詞匯的信心,使基礎一般的學生也能有掌握詞匯的成就感。
3.詞匯的鞏固與復習策略
當詞匯被輸入大腦后,詞匯在學生大腦中形成瞬時記憶。如果要把瞬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使詞匯信息長時間維持在頭腦中,則需要對詞匯進行復習鞏固。在詞匯的復習與鞏固階段,要注意以下方法的使用。
(1)合理利用記憶規律進行詞匯復習。第一,及時復習。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認為,“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遺忘的基本規律”。這就要求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后進行及時復習,否則,遺忘后再復習,無異于再重學一遍。心理研究者又確立了幾個比較重要的復習時間節點,分別是首次記憶之后5分鐘、30分鐘、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30天。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隨機檢查的方式,挑選幾個時間點,督促學生及時復習最新學過的詞匯,形成永久性記憶。
第二,分散復習。教育心理學認為,如果學生用30分鐘進行單詞集中復習,不如早、中、晚各10分鐘分散復習效果好。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可以隨身攜帶的詞匯卡或詞匯袖珍本,把要求掌握的詞匯寫在卡片或小本子上,控制每頁詞匯的量,引導學生每天分幾次復習詞匯。經過多次經常的復習,可以使詞匯在大腦中形成永久性記憶。
第三,過度學習。過度學習就是指對學習材料達到恰能背誦之后,再繼續學習一段時間。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達到100%的學習程度后,再繼續多學幾遍并不是浪費,而是很有必要。實驗證明,150%的過度學習最適宜。
(2)合理使用有效的詞匯應用策略,進行詞匯鞏固。首先,在閱讀中鞏固詞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按單元內容為核心,搜查或自編一些與教材難度相當、與單元詞匯主題相關聯的結構嚴謹、寓意豐富的語篇,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加深對已學詞匯的理解,了解目標詞匯的文化意義,引導學生掌握熟詞深意并進行佳句欣賞。適當地補充課外閱讀內容,并對詞匯學習進行適當的指導,不僅能增加學生語言的輸入量,還能有效地避免單純的課文教學與復習帶來的枯燥乏味,也有利于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整。為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每天利用早自習 或課堂1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并把閱讀材料中遇到的詞匯收集在詞匯卡片或詞匯本中,用分散復習的方法加以鞏固。每天堅持,日積月累,學生的詞匯量必定會有較大的擴展。
其次,在游戲中鞏固詞匯。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游戲能使英語變得形象、具體、有趣。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挑戰性和競爭性的游戲,讓學生在詞匯鞏固中體驗到樂趣,從而學有所樂、學有所用。例如,記憶力游戲,教師向學習者展示一幅圖片,圖片中有許多物體,允許學習者看圖片1-2分鐘,然后收起圖片,讓學習者回憶圖片上的內容;看圖說話,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詞匯進行圖片的描述;填詞游戲,教師給出詞匯的英文釋義或特定描述,讓學生完成縱橫交錯的填詞游戲;自編故事,教師給出一定詞匯,讓學生使用所給出的詞匯展開聯想自編小故事。這一方法適合于程度較好的學生。
通過游戲的方法鞏固詞匯,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及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使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鞏固詞匯,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三,在練習中鞏固詞匯。陸巧玲認為,應盡量在語境中呈現和教授詞匯,并輔以形式多樣的練習,幫助學生反復操練,以便學生能掌握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方法。毋庸置疑,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或創設語境練習和掌握詞匯,是詞匯學習的有效方法。將詞匯置于句子、篇章語境中理解和運用的練習策略,是避免遺忘的最佳手段。
針對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特點,教師應根據各層次學生的水平,融合單元詞匯教學和復習內容,精心選擇或靈活設計詞匯測試和練習形式。例如,進行寫作練習時,對于程度差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選詞填空;對于程度一般的同學,可以要求他們使用詞匯造句;對于程度尚可的學生,可以給出適當關鍵詞進行寫作;而對于程度優秀的學生,可以只給主題,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當學生掌握了一定詞匯量后,培養學生寫英語日記也不失為一個鞏固和應用詞匯的好方法。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匯掌握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它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有效結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不斷研究和探索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尋找好的方法讓學生喜歡詞匯教學并學有所得,為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路海東.教育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金倩雄.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0(3).
[4]陳芳芳.淺談英語詞匯教學的四大策略[J].中國城市經濟,2010(6).
[5]冷潔,蘇曉軍.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詞匯呈現策略[J].蘇州大學學報,2009(6).
(作者單位:海寧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