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城市發展的制約,農村職校怎樣加快步伐都趕不上城市,最終導致了一大批農村職校負債累累、學生越來越少、專業越辦越萎縮,不得不關、停、并、轉、賣。筆者認為農村職校要想打出品牌,就要注重樹立素質教育的品牌。
一、農村職校現狀及問題
1.專業硬不起來
農村職校的專業無非就是電子、汽修、模具、數控、計算機這幾門。由于受到財力的制約,學校不可能及時添置先進、充足的設備,怎樣也跟不上工業現代化的步伐,尤其是電子專業。同時農村職校的師資基本都是從初中抽調上來的,大多沒有完全合格的專業教師,在這種條件下要想樹立電子、汽修、數控等方面的專業品牌是不可能的。總之,無論設備、環境、師資力量,農村職校都是不能與城市職校相提并論,專業硬不起來。
2.辦學思路的誤區
學校的專業基本上是基礎性的,要求學生能學到一些基礎知識,摸到專業的最基本門道足矣,要成為專業精英,必須到社會上去歷練。“在學校學不到什么技術”這是畢業出去幾年當了師傅、當了中層領導的同學的實話。確實如此,學校不可能做到與社會無縫接軌。雖然經過幾年職教攻堅,農村職校硬件有了很大改善,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跳不出學生一年比一年少的怪圈。像梧州市蒼梧縣職中、藤縣職中,前幾年投入了近兩百萬的汽修設備,可以說是“鳥槍換炮”了,但仍由于學生少、負債重、效益差,令政府頭疼,最終被桂林教育集團收購。蒙山縣職中也一樣,前幾年上馬了一個絲綢專業三百萬的設備,可是學生還是一年比一年少。因為沒有熟悉操作的教師,生產材料和設備過于陳舊,機器設備像一堆廢鐵躺在那里占據了一棟教學樓,至今仍未使用過。農村職校基礎薄弱、財力有限,很多專業又是耗材很大的專業,如模具、數控、電子、絲綢等,沒有充足的材料進行訓練,學生是不可能學得什么技術的。因此,想從專業方面下大力氣培養得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去影響招生、樹立品牌是不可能的。
二、素質教育才是農村職校的唯一出路
大教育家孔子以“禮”為道德規范,以“仁”為最高道德準則,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成人”。“成人”指成為有德之人,強調個人修煉,“成人、成德”。我們職教,承擔的是使學生“成人”的任務,重在指導、培養學生修煉德性,成為有德之人。站得直,行得正,在社會上能遵守社會公德,自食其力,為社會作貢獻。我們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終身教育,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及義務。只要愿意接受教育都可以進來,沒有門檻,因此,才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成人”先成“德”,以“德”為高,以“德”為重。培養學生高尚道德品質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心”正“德行”高,“德”靠學校培養,老師指導,藝可在社會中學、在實際生活中學,職校的教育基礎是修“德”。
職校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重實操、輕理論,重技術、輕素質。素質是個人綜合能力的總稱,狹義上有文化素質、政治思想素質、個人身體素質等。我們的學生初中畢業,自以為長大了,什么都懂,大多數同學都心高氣傲,自以為是,放松對自己的德性修煉。在學技術方面,又是井底之蛙,以為技術就是這樣子的,怕吃苦,不肯努力多學、學深、學透。等步入社會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會有很多不適應,甚至成了家庭的累贅。回顧從教十幾年的經歷,凡是在外面有出息的(指當老板、當中層干部以上的)都是那些素質較高的學生。因此,農村職校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千萬不要走進死胡同,不要以培養了多少個電視機維修“高手”、多少個汽車維修“高手”而沾沾自喜,這些不是品牌,這些“高手”在學校“高”,到社會就會“高手”不“高”。
農村職校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弱點,基礎設施、師資力量、硬件軟件等都比城市職校差得遠。我們要在積極做到設備配套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提倡素質教育。德育方面,我們應當使每位學生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可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別人。課程設置方面,要重視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加大禮儀、交際與口才、思想品德、文藝、體育等素質課的比例。農村職校應重視創造、提供更多的活動平臺,讓學生去展示、釋放自己的能量與才華。然而有的領導和教師擔心活動多了,會影響專業課的學習。恰恰相反,活動越多,學生越覺得充實,越覺得有意義,從而使學生全面、健康地成人、成才。
總之,農村職校要想樹立品牌,應定位在素質教育方面,因為電子、模具、數控、計算機、絲綢等任何專業都會有一個飽和度及熱門、冷門的過程,然而素質教育是沒有飽和度及冷熱門之分的,素質高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占絕對優勢。所以我們農村職校應樹立素質教育這塊品牌,教會學生做人,讓學生技能立身,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作者單位:廣西蒙山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