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教育的基礎,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一個班主任只有熱愛學生,才會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教育學生。班主任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同樣的權利。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無論是班級上的“鮮花”或“綠葉”,都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
一、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班集體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生群體,而是一個有組織有領導的統一體,必須有一批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積極分子,并由他們擔任班干部,組成班集體的領導核心,帶動全班學生實現共同的奮斗目標。
初次當班主任的時候,對學生的情況不了解,只想讓成績好的學生當班干部,于是,在第一次班會上,宣布民主選舉班干部。這次班會結束后,辦公室的桌上出現了一封匿名信,內容是:“班主任您好,民主選舉出來的有些班干部不夠負責任,您選班干部能不能采用‘毛遂自薦’的方法。”信中的話語充滿了真誠和對班集體負責的渴望。我經過詳細的思考,決定改變選舉班干部的方式。在第二次開班會的時候,我對全班同學說:“經過一周的觀察,有不少同學反映,上次民主選舉出來的個別班干部不夠認真,我們來一次毛遂自薦班干部。”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過后,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手,“我當班長,我當學習委員…。”班干部的名額有限,讓誰當呢?為了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要求每一位學生在“毛遂自薦”的同時,談談自己管理班級的具體措施,再由大家選出最好的一個。一個學期下來,每位班干部都認真負責,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風。
二、善待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不同的學生由于家庭環境、性格差異以及所遇的經歷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是不相同的。教師常會對學生產生“偏愛”或“偏惡”傾向。這兩種傾向的出現都會對班級管理工作和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采取“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差生”是“綠葉”,”優生”是“鮮花”,讓所有的“綠葉”和“鮮花”都享有同樣的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具體來說,要善待下面三類學生:
1.關愛“差生”
“差生”由于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冷落,在老師面前他們總有抬不起頭的感覺,他們比學習好的學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所以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與愛護。這就需要班主任善待他們,真誠地向他們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感化他們,善于用“放大鏡”尋找后進生身上的每一個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閃光點,逐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差生”的某一次作業得到老師的表揚、一技之長得到肯定, 都會對學生產生“成功感”。“差生”是客觀存在的,班主任應熱情地善待每一位“差生”,給他們多一點賞識,少一點苛責,充分發揮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推動他們不斷地取得進步。
2.嚴愛“優生”
“優生”指的是在智力、學習成績、日常表現等方面比其他同學優秀的學生。但這些學生往往由于緊張的學習、激烈的競爭、枯燥的生活、成長的困惑,還有來自家長和老師對其期望過高的因素,產生消極的情緒,往往表現出小錯不斷,我行我素。對待這些情況,班主任千萬不能遷就縱容,要嚴中有愛,愛寓于嚴。經常提醒“優生”學會自省,幫助“優生”改正缺點,給他們樹立榜樣,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3.善待犯錯誤的學生
學生犯的錯誤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的,另一種是明知故犯的。而學生的錯誤一般來說都屬于無意的。因此,班主任應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學業不良的學生和有過錯的學生,允許他們犯錯,正確對待他們所犯的錯誤,同時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和幫助學生認識錯誤的危害。善待犯錯誤的學生是理解學生、關愛學生的表現,善待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象。真誠且恰如其分的話語才會使學生心悅誠服。
實踐證明:只要教育得法,沒有一個學生是不可救藥的。善待學生, 是一種境界,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在班級管理中,“優生”是“鮮花”,“差生”是“綠葉”,教育的藝術就在班主任能夠用師愛的“陽光”均勻地灑向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所有的“鮮花”和“綠葉”都享有同樣的“陽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