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職業學校必須普及計算機教育,讓每位職業學校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促進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的就業需要。
一、計算機教育的內容和任務
計算機教育的內容應包括計算機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學習四項。計算機教育一方面要讓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另一方面還應使學生能用所學知識操作計算機,以幫助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尤其是在這個時代,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遠程教育已走向網絡化,網絡教育已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如果不深化計算機教育,不掌握“計算機能力”,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面對計算機手足無措;不會用計算機報稅、定貨、簽合同;無法從事電子商務工作;在計算機話費咨詢系統的電子觸摸屏前無從下手;在浩如煙海的因特網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
計算機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學生素質,使計算機知識和信息處理能力成為廣大學生知識、能力及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要了解的基礎知識包括信息學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的發展史和軟、硬件知識等;掌握一些程序設計的的基本知識和相應的語言;掌握相關軟件的應用,以及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的應用等。由此學生必須具備的計算機學科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觀察能力:能正確認知計算機設備的各部分及其結構特點能力;二是記憶能力:準確再現計算機基本部件、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的能力;三是操作能力:熟練地自我糾正錯誤的計算機上機實踐能力;四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能正確、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上這些能力的提高最終歸結為思維素質的提高,這就由計算機教育過渡到了素質教育。
二、加強計算機素質教育
計算機教育得以深化,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計算機學科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主要表現在:
1.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注重知識性的內容,而忽略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雖然學生在解題、寫作、繪畫等濃度中有時也能體會到創造的愉悅,但這些都不及程序設計所體現的有別于常規思維的創造性和成熟感。因為在程序設計中大量摒棄以往數學教學中所形成的常規思維模式。比如在累乘程序語句中使用了f=f×1這一數學中無法成立的式子,打破了以往的數學常規,極具新鮮感,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2.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進行的思維。計算機的程序設計就是以抽象為基礎的,要解決程序設計問題,首先要考慮適當的算法,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研究、歸納出一般性的規律,然后再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出來,將這個一般性的規律描述出來的過程就是一個高度抽象的過程,在程序設計中大量的使用猜測、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一個習慣于程序設計的人,他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定遠優于不會編程的人。
3.強化學生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素質的優化
學生上機通過手、眼、心、腦并用而形成強烈專注,將所學知識高效內化;用極為嚴謹的態度,通過程序模塊化的思維方式,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個簡單的問題來逐個解決,并通過上機體會各種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運行過程,及時驗證與反饋運行結果。這個反復調試程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鍛煉思維、磨練意志的技能形成過程,其中既含心智技能因素又含動作技能因素。因此,計算機學習過程是一個培養堅韌意志,深刻思維,堅強毅力的自我修養的過程。
4.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加深計算機教育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剛剛學會的技術也許明天就已落后,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更新知識的能力,也就是閱讀計算機專業書籍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立于不敗之地。
當今社會,完成和正在完成由工業化時代向信息時代的轉變過程,與信息技術無關的職業急速減少。深化計算機教育,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將會極大地提高他們步入社會的生活素質和生存能力,大大增加學生將來的擇業機會。由此,作為一名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要為深化計算機教育,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為深化計算機教育,促進素質教育,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大膽對教材進行處理,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改革計算機課程應以“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模型為理論依據,實現以老師教為主導向學生為主導的轉變;實現能力本位向素質本位的轉變。
(作者單位:萍鄉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