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利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并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以突破,教學效果顯著。筆者以平面連桿機構為例,談談如何運用理實一體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一、總體構思
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首先要營造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通過“情景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以及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原則,將實踐教學和任務驅動作為本課的主要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通過親手操作、觀看動畫與自主學習,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時開展分組討論,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二、具體實施
1.創設情境,感悟新知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從常見的小區健身器材開始,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鉸鏈四桿機構有直觀的認識,這樣的開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意識到“知識源于生活”。
2.演示圖片與動畫,使知識形象化
平面連桿機構的知識與實際運用聯系密切。可通過實物或動畫,讓學生由直觀的感知到理性的認識,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掌握相關知識。
3.實踐探究,增強感性認識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類型”是第一課時中的重點內容,可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了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首先,筆者在課前讓學生用廢舊硬紙板制作了寬4cm、長分別為20cm(2根)、35cm(2根)、40cm(1根)的紙桿共5根,為課上講解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和類型作好準備。
在講解鉸鏈四桿機構種類時,筆者一邊指導學生用課前準備的紙桿搭建并操作模型,一邊向學生講解運動特點、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通過這種既動手又動腦的能動學習過程,可以引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拓寬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路徑。
4.實例分析,突出實用
在講授機構類型時,筆者舉出大量的實例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把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為學生將來使用機器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創造生活”。
5.創設問題,自主探究
在講解“曲柄存在的條件”及“判別機構類型的方法”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首先讓學生根據搭建模型的運動情況,回答幾個相關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筆者歸納總結出新課知識點。通過這種自主探究的方式,使這節課乃至本單元中的重點和難點得以突破,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線、動為主軸”的新課堂教學觀。
6.講練結合,加深印象
在講解“急回特性”時,筆者主要采用了邊講解邊讓學生在實物上操作的方式,學生很輕松地就掌握并記住了“極位夾角的定義”和“急回特性系數計算公式”兩個知識點。
7.任務驅動,合作學習
在講解“死點位置”時,筆者首先讓學生自己操作——踩縫紉機踏板。個別同學遇到了“踩不動”的現象,這時筆者讓學生們分組討論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學生從中得到死點位置的定義。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拓展了視野,增強了創新能力。
8.自我評價和互評
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自評和互評,能增強學生間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最大程度地體現自我價值,并為其以后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評價內容主要圍繞三個方面: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是否達到要求。
三、整合教學資源
1.聯系生活實際,選擇教學內容
在生產生活實際中,平面連桿機構中的曲柄滑塊機構和導桿機構應用較廣泛,因此應對鉸鏈曲桿機構演化的這部分內容進行補充。
2.通過網絡收集實例圖片
從網絡上收集大量的機構類型實例以幫助教學,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把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實例圖片、動畫融入到課件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容易進入課堂,并成為課堂的主角。
在平面連桿機構這一單元的總體設計中,筆者充分考慮到了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專業水平,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悟知識、自己動手制作模型,最后通過大量的實例鞏固知識點,這充分體現了理實一體的教學理念。理實一體化教學是職業類學校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而對于不同的課程來說,其應用也不盡相同。如何結合課程特點來實施一體化教學,是我們今后需要繼續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