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學生在校內的“代理家長”,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班主任的關愛與管教。作為技工院校的班主任,在嚴格管理學生的同時,情感教育也十分重要。嚴愛相濟、滲透情感的教育,才能讓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 情感教育 關愛 尊重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熱愛學生。”由此可見,情感教育是教育學生的根基所在。作為一名技校教師兼班主任,筆者一直堅信,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健康、順利地成長更為重要。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在這個小集體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性格、愛好、特長以及不同的成長背景,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技工院校的學生,往往是人們眼中的“差生”。技校的班主任作為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重拾信心呢?筆者認為,情感教育能起到關鍵性作用。
一、技工院校班主任管理特點分析
1.管理對象的特殊性
技工學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年齡大致在15歲到18歲之間,生理、心理正處于走向成熟、形成個性的階段,是人生充滿生機、蓬勃向上的發展時期。但是,由于技校學生多為中考落選生,學習上存在挫折感,有不同程度上的學習困難,自我約束能力差,學習動力不強。另外,技校學生進入專業技術學習階段,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及操作占教學任務的比例很大,而這部分學習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學習難度較大。這些特定的心理、學習環境,使技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諸多與眾不同之處。
2.管理工作的繁雜性
技工學校學生多為住校生,然而,由于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溺愛,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以自我為中心意識強烈。諸多因素導致技校班主任管理具有工作量大、管理難度大、突發事件多等特點。因此,在技工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尤為重要。
二、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陶行知說過:“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一定要融洽師生之間的情感,真心實意地幫助學生們成長,做良師,當益友。這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扎實的專業技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將他們塑造成優秀的人才。
1.了解與溝通是情感教育的必要前提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要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然而,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作為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學生”。“認識學生”,并不僅僅是見到一個學生能夠準確地叫出他的名字,更應該包括了解學生的性格、優缺點、成長經歷、家庭環境等。這是情感教育的前提。
溝通與交流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德國詩人海涅說“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對于一位班主任而言,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學生豐富、多變的心靈。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觸及學生的所思所想,喚起心與心的共鳴。這種共鳴,是教育學生的根本所在。
2.尊重與關愛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技工院校的學生,有的積極努力,有的狀況百出,然而,種種表象的背后,實際上都隱藏著一顆渴望關愛的心靈。試問,有誰不渴望變得更加優秀呢?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很多時候是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的。所以,對于那些不遵守課堂紀律、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學生,班主任更應該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點一滴地去引導學生克服自身的缺點,樹立人生的自信。
3.寬容與嚴厲是情感教育的兩條主線
作為班主任,在關愛、尊重學生的同時,也要意識到關愛并不等同于溺愛。允許學生犯錯,并不等于容忍學生一錯再錯。寬容與嚴厲,作為班級管理的兩把抓手,要綜合運用。情感教育不等同于感情用事,對于學生錯誤的行為與言論,班主任務必要對學生進行批評與指導,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所在,懂得班主任及家長的批評與教育是真心希望他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優秀。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心與心共鳴,才能實現傳道、授業、解惑的目標。班主任工作繁瑣而辛苦,然而,若有“愛”為基石,桃李滿天下的夢便不再
遙遠。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7.
[2]陸麗萍.關愛、尊重——班主任工作的基石[J].科技信息,2011(22).
[3]唐殿柱.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班主任工作方法淺議[J].考試周刊,2011(73).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