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適應創新人才培養需要的現代化一流教師隊伍,是一個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下面筆者就如何建設技工學校一流教師隊伍,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著力加強校風建設,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1.建設一流教師隊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多方面精誠
協作
校風是教師成長的最直接外部環境,是學校所有成員共有的情感、思想、愿望和行為習慣等因素的綜合表現。筆者著重強調的是校長作用。筆者倡導教育家辦學,因為一個校長的作風就是一個學校的校風,校長在校風建設中具有導向作用。一個有作為的校長,要建設和形成良好的校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靠淵博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靠人格的魅力,即自己的信仰、品格和言談舉止,特別是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學識等方面以身作則,努力做到慎微、慎思、慎行。
2.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即以人為“根本”,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以實現人與單位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以人為本,要求在管理中重視人的需要,以激勵員工為主,培養員工,組織設計以人為中心。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教師也不例外。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這就要求校方在管理中創造互相尊重的氛圍。學校要研究教師心理,理解教師的行動,盡可能滿足教師的正當需要;強化教育和管理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并以教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因勢利導,使大家心悅誠服地接受;同時,建立健全的校紀校規,嚴格工作規范考核、評估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違章必究、獎懲分明,使學校形成文明、團結、嚴謹、勤奮、有序的校風,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創造良好的條件。用制度和法規約束全體成員,使學校的教育和管理有條不紊、協調配套,從而使他們時時、事事、處處體驗到這種有紀律的集體所產生的心理平衡和行為安全感,把校規轉化為自覺遵守的內在驅動力。
二、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著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是最重要的素質,要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堅持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常抓不懈。
1.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
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爭當人民滿意的教師”主題,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認真貫徹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弘揚高尚師德,力行師德規范,不斷增強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
命感。
2.嚴格規范教師從教行為
堅持依法治教、從嚴治教,嚴格按照《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規范教師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教師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要身體力行實施素質教育,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要潛心鉆研學生成長規律,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健全師德評價考核機制
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工作業績考核、職務評聘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實施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對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依據相關政策予以轉崗或解聘;完善師德考評制度,量化師德評價體系,建立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監督評價機制,對教師的師德表現做出科學評價;健全師德激勵機制,定期開展師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大力宣傳模范實踐師德規范的先進教師典型,營造師德、師風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終身教育的理念,對技工院校一流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樣適用。相關部門應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學術帶頭人和校長,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技工學校的教師,既要有深厚的文化理論功底,又要有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既要精通教育這門藝術,又要掌握育人的能力和技巧。只有教師隊伍不斷優化和發展,才能培養出為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備的應用型
人才。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