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保護系統需要通過持續有效的、及時的校驗維護才能實現提高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可靠性。隨著電力系統規模的擴大,繼電保護系統數量的增加,傳統的定期檢驗模式已嚴重不符合企業精細化管理和節約型企業需要。因此從傳統的計劃檢修,向狀態檢修的轉變,已成為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系統檢修的發展趨勢。
一、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原則
制定科學、合理的檢修原則是實施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關鍵,應把握以下檢修原則:
一是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應嚴格執行(87)水電電生字第108號《繼電保護及電網安全自動裝置檢測條例》、GB/T 7261-2000《繼電器及裝置基本試驗方法》、JB/T 9568-2000《電力系統繼電器、保護及自動裝置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規定。
二是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實施狀態檢修,應以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為首要原則,加強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測和分析,對檢修項目、檢修間隔進行合理調配。
三是加強狀態檢修全過程的管理。低消耗,高可靠性是繼電保護狀態檢修關鍵。應對影響性和經濟性較大的主要設備,依靠監測手段,對其進行預防性檢修;狀態檢修應兼顧經濟效益,及時發現問題,更新和淘汰設備,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
四是改變傳統觀念。采用狀態檢修與預防性檢修、故障檢修相結合的混合式檢修方式,摒棄無計劃,缺乏針對性的檢修,避免到了檢修期就大拆、大換的浪費現象。
二、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做好微機選型工作。狀態檢修是以設備的運行現狀為基礎的檢修方式,是對設備運行狀態信息進行收集并對設備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從而實現真正的系統維護和檢修。具備高效的硬件設施是保障設備可靠運行的前提,所以,應從電源穩定性、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等方面做好微機選型和保護工作,為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重視設備的初始狀態。與變壓器、開關等電氣一次設備檢修不同,繼電保護、電表等與控制保護有關、屬帶弱電的二次設備,其狀態監測對象不是單一的元件,而是一個單元或一個系統,是對各元件的動態性能的監測,而狀態檢修也不單純是檢修某個環節,而是對設備設計、訂貨、施工等全生命周期負責,即對系統初裝、設備運行情況以及確定檢修的恰當時機等各個環節都必須予以關注的全過程的管理。所以在設備運行之前,必須對設備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設備銘牌數據、型式試驗及特殊試驗數據、出廠試驗數據、各部件的出廠試驗數據以及交接試驗數據和施工記錄等原始信息。
第三,注重設備運行狀態的統計分析。實施繼電保護狀態檢修,應有大量科學、有效的信息,能準確描述設備運行狀態和用于分析與決策。所以,必須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利用成熟的在線離線監控裝置和技術,對設備進行連續監測和測試。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各物理量、參數之間的內在與外在的聯系,指導狀態檢修至關重要。
第四,準確評估設備運行狀態。實施繼電保護狀態檢修,須首先對主要設備狀態進行技術評估,根據設備運行工況、負荷情況、狀態檢測數據以及各類缺陷和故障等綜合信息,依據相關標準規范、設備技術參數和指標等數據,對設備的狀態信息進行量化評分,對設備的正常狀態、可疑狀態、真實狀態、可靠性下降狀態及危險狀態進行準確的判斷和評估。
第五,重視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技術管理。繼電保護狀態檢修需要科學的理論和先進的管理來支撐。繼電保護裝置在電力系統中通常處于靜態,電力系統運行中,更需要了解的是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繼電保護裝置在是否能夠快速準確地動作,因此,必須采用先進的仿真或模擬技術,動態掌握繼電保護裝置在電力系統運行異常或發生電力事故時的參數變化,檢查繼電保護裝置的邏輯功能和動作特性,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真實狀況。電力系統技術管理應以設備資產為核心,以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為主線,涵蓋變電運行的檢修、試驗、繼電保護等專業。
此外,繼電保護狀態檢修周期的合理確定、變電站狀態監測系統和故障診斷系統的完善等也是繼電保護狀態實際應用的關鍵。
三、結論
綜上所述,數字化電力系統的發展,已使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狀態檢修這種集系統性、綜合性與復雜性的新型檢修模式的應用,逐步成為電力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把握檢修原則、針對設備運行狀態,制定科學合理的檢修策略,才能發揮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最大效能。
(作者單位:聊城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