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首要任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健全,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日益激烈,與經濟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日益完善。企業不僅在商業運作過程中面臨諸如合同欺詐、不正當競爭等問題,而且在改制、并購重組、對外投資等資本操作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可以說,法律事務已逐漸成為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因此,了解企業法律事務工作,增強企業經營風險意識不僅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需要。
本文通過對企業法律風險的闡述,分析了企業經營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對企業進行經營法律風險防范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如何建立完善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建議。
一、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特點和功能
1.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特點
(1)企業法律事務與國家法律關系密切。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針,企業作為國家經濟活動的細胞,也應該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讓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各經濟主體相互平等基礎上的,而平等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發生糾紛主要依靠法律進行調整和救濟,企業的合法權益可以通過法律進行維護。
(2)企業法律事務貫穿企業經營全過程。企業除了在經濟、民事糾紛中涉及相關法律問題外,在企業制定規章制度、進行勞動人事管理、稅務處理等時也會涉及相關法律問題。
(3)企業法律事務工作體現的是對國家法律法規的遵守,防止和解決法律沖突,但是,不享有任何的執法權利。
(4)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是以預防為主,目的在于避免法律糾紛,切不能本末倒置,將解決、處理糾紛作為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目標。
(5)雖然企業法律事務工作不屬于企業經營中的主要工作,不過其涉及面廣、內容復雜,所以從事企業法律事業的工作人員需要一專多能。
2.企業經營法律事務工作的功能
(1)法律風險的預防功能。此為企業經營法律事務工作最主要的功能。企業領導在對企業經營進行決策時,法律事務工作人員通過對決策的分析,可從法律方面向領導提供相應的法律意見。在企業日常經營中,法律事務工作人員通過對經濟合同和相關文書的起草、審查,對企業工作人員的法律疑問進行解答等,使企業依法進行經營,預防法律漏洞,避免企業經濟損失。
(2)經營損失的挽救功能。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合理利益受到侵害時,法律手段作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需要對企業間產生的糾紛進行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一系列活動。
(3)法律意識的宣傳功能。除了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對外糾紛,企業法律事務工作人員也承擔著員工法律咨詢解答的重任。相關法律常識的宣傳能提高企業職工的法律意識,使職工能夠自覺地遵守法律,并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企業經營法律風險概述
1.企業法律風險的定義
2004年5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在此辦法中首次對“企業法律風險”進行了定義。“企業法律風險”是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由企業具體法律行為不規范導致的、與企業所期待達到的目標相違背并將損害其合法權益的、一種發生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2.企業法律風險的特征
(1)企業法律風險與企業經營風險的關聯性。當企業遇到財務風險、戰略風險后,將導致企業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時風險就以法律風險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此可看出,它們之間是一種可轉化的關系。
(2)企業法律風險的廣泛性。每一個企業都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個主體,都受到相關法律的制約。因此,企業的一切行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是法律行為,企業在運營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法律風險。
(3)企業法律風險結果的強制性。企業法律風險造成的后果因各企業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過企業法律風險造成的后果歸結起來分為三大部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企業的經營活動如果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履行是由國家強制保證實施的,所以,企業法律風險造成的后果具有強制性。
三、企業經營中法律風險的產生及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1.企業經營法律風險分析
企業的經營管理是涉及諸多方面的,下面從合同管理、籌建項目、知識產權保護等三個重要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
(1)合同管理的法律風險。企業之間進行交易活動的基礎是合同。合同的法律風險是指在合同簽訂、履行、終止以及追究違約責任的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不能如約履行義務的可能性。主要表現為:合同簽訂過程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的法律風險;交易主體資格的法律風險等方面。
(2)籌建項目的法律風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項目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增加。因此,企業依法進行項目建設管理也越來越重要,企業項目籌建的法律風險越來越大。常見的法律風險包括項目行政許可風險、投資風險等。
(3)知識產權保護風險。隨著國家出臺的法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逐漸加大,也引導著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知識產權的糾紛往往不僅給企業帶來現實的經濟損失,而且還給企業帶來遠超過經濟損失的企業無形資產的損失。所以,對公司自有知識產權的管理成為企業經營生產中的一件大事。
2.企業經營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
(1)企業管理的缺陷。企業管理的有效性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現實生產經營中,每個企業都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制度缺陷。企業制度的制訂和執行的不規范,都有可能使企業的法律風險產生。
(2)市場競爭的內因。市場經濟刺激著每一個市場主體生產競爭,企業為了謀求發展空間,會采取一切手段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以確保自己的優勢地位。因此在嚴峻的競爭中,企業容易陷入對手的法律陷阱當中。
(3)企業內部的風險。企業是由人組成的集合體,企業中的所有決策都是由人來制定和執行的,而人都是有私心的,但凡在作出決定的時候,都會因為私心而作出對于自己有利的選擇,這就有可能讓企業承擔起更大的法律風險。
四、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及建議
1.從觀念上樹立正確的企業管理法律事務意識
企業法律事務貫徹于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我們要樹立起正確的法律風險意識,堅持事先防范與事中控制為主、事后補救為輔的觀念。預防風險不能單靠事后的補救,事前做好防范工作才能使企業管理走上正常的軌道。
2.協調法律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
法律部門與企業其他各部門常常會出現對立的情況,法律部門注重規范各部門的行事規范,側重于發現其存在的法律風險,但這樣會影響其他部門工作的效率。因此,企業必須注意法律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溝通,提高其他各部門對法律部門的認知,引導整個企業建立起有序的決策機制。
3.避免管理人員的獨斷專行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君權思想。管理層可以獨立地作出決定,無論這種決定是否有利于公司的經營發展。這就需要管理人員注意其權力為企業帶來的法律風險。同樣,我們也可以運用企業這一特點,從企業高層著手,為企業管理的法律工作保駕護航,高層的意志在中國往往是工作成敗的關鍵。
總之,在法制環境逐漸完善的今天,違法經營在企業管理中的危害已經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企業只有堅持依法經營,在合法的前提下追求最大利潤,才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正道。
(作者單位:廣東省韶關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