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學校編程與操作提倡教師開展課程改革,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對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和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掌握數控技術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滿足市場對該類人才的需求。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根據中職教育的特點,課程教學內容要圍繞知識、能力、素質這三方面來進行。同時,必須具備基礎性、實用性、時效性和新穎性。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理論教學內容包括基本的編程、零件的工藝分析、機床的基本操作、caxa數控車軟件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由于數控車技術發展很快,而實訓時間只有2周-4周,為了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的知識,數控車這門課程應緊跟數控技術的發展,將目前有關數控技術應用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時傳授給學生。所以,應對課程內容與教材進行更新和調整。教材以講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為主,可刪去一些繁鎖的計算過程和過時的教學內容。
二、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
在數控車課程教材的建設中,應以課程的基本要求為基礎。筆者學校選擇了中、高職職業技術學院數控類一體化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分類學理論知識,筆者認為可將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等5個類別。本課程知識級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數控編程中的基本規則以及數控編程中常用代碼的意義、用途。“理解”是能力發展的基本層次,是對知識材料的轉換、解釋、推斷。本課程理解數控指令編程的格式、應用;解釋坐標系規則、定義,并識別各典型機床坐標系;理解數學處理的基本方法;理解典型數控機床加工程序編制的基礎(機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藝范圍、工藝裝備、編程特點等)。“應用”是將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實際問題。本課程應用主要教學目標:掌握典型數控機床的常規編程方法,進行一般形狀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編制。
三、教學手段和實踐教學的改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通訊技術和傳媒手段迅猛發展,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應隨著科學的發展而改變。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方法已不適合現代教學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將是幻燈、錄像、多媒體教學,其豐富的信息儲備量、快速的運行速度、強烈的感染力成為教師首選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數控車》課程的教學,可以使教學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控車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達到數控技術和其他機械類專業對本課程的要求,必須建立本課程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即數控車床的編程及數控機床仿真操作實訓──綜合實踐數控機床操作訓練。
1.課程實驗
主要開設數控機床結構實驗,使學生了解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同時開設數控編程的實訓。每個學生一臺電腦,完成數控車編程及仿真訓練。對學生進行數控車床仿真操作訓練,使學生掌握數控車床的程序輸入、刀具參數設置、機床調整、機床維護知識,使學生能夠操作數控車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養學生操作機床的基本技能。
2.綜合實踐訓練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零件進行選擇與操作,分析零件結構、制訂工藝過程、工藝路線,選擇刀具、夾具等,編制加工程序,自己動手加工出零件,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考試方法的改革
考試是教師和學生每學期都必須經歷的事情,然而,考試教育并不受學生歡迎,考試成績并不代表學生學到的知識,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怎樣考核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試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善學生學習的風氣,提高教學效率。為了尋找一種科學、合理、有效的考試方法,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目前的考試方法進行改革。考試應該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才能反映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經過一個學期的項目化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比以往好,但由于這是第一次實施課程改革,有些地方還有待完善。希望在以后的教學進行更深的探討,相信在“教與學,學與做”一體化后,學生會學到真正的技能,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