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德育課是職業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現實中德育課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搞“一言堂”,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這些都使職校德育課令人擔憂。所以,改革德育課,讓德育課充滿活力,提高德育課的教學效果,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這一規定為深化德育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德育課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多教師都采用“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模式,接受教師的講解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這樣下來,教師講累了,學生也聽累了,付出的很多,可收獲的卻很少,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與要求。
因此,德育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社會、企業;引導學生在調研與體驗之中,學會分析問題并自覺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以就業為導向,豐富德育教學內容
由于中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其目標是為生產一線培養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應突出德育之職業性理念。中職學生德育課要把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指導、創業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貫穿于品德養成的全過程。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將來的就業崗位對思想品德的要求,根據不同年級、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注重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的結合。
在教學內容上,第一,增加社會和企業實踐活動。根據教學安排,學校要有計劃地開展一些社會調查、參觀、義務服務等公益性活動,在企業中進行上崗實習、理論操作培訓,使學生盡早投入到社會實踐中來。第二,要增加時政新聞知識。教師及時把國內外以及身邊新近發生的重要事件與所學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不僅能使抽象的理論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使學生易于理解記憶,還可以讓學生長知識、長見聞,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辨
能力。
三、以創新為動力,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引進新教法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過程中,在深入淺出地挖掘教材的同時,積極借鑒好的教學方法,并試著在課堂上應用。如討論法、探究法、案例教學法、理論聯系實際法、閱讀歸納法、圖示法等,這些方法可簡化知識,使內容清晰,從而使學生更加想學、樂學。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的運用,對于學生興趣的提高、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很有幫助。
2.創新教學環節
由原來固定的教學七環節,縮減為教學五環節,把復習提問環節和練習鞏固環節融進課堂教學過程中,在適當的時機拋出問題,新舊知識相互貫通,加深學生印象。避免一上課就復習提問而讓學生措手不及,并且在授課當中提問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3.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為提高德育教學效果提供了便利條件。德育課教師要恰當使用電影、錄像、幻燈片、照片、錄音及計算機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用事先制作好的視聽材料取代教師的口講手寫進行教學。這比傳統的教師口講手寫教學具有更多的優點,最突出的就是利用電教設備在課堂上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從而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4.適時調節課堂氣氛
這一點看似微不足道,但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每隔十分鐘或講完一個知識點后,及時改變教法或語速等等,以避免學生視聽疲勞而走神;或者穿插小游戲,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總之,德育課是一門極為復雜的人文學科,它既有嚴謹的科學性,又需要生動活潑的實踐方法,大有學問可做。我們必須深入挖掘德育課的意義,不斷豐富與創新德育課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有效性,讓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真正為塑造學生高尚意志與優秀道德品質提供有效指導。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