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參與了人社部組織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而一體化課改不僅為學院造就了越來越多的好教師、好學生,更大大提升了學校的專業品牌和綜合能力。“學院按一體化課改的思路開發新專業,使學院的辦學方向成功地從純化工類拓展為現代制造類,并在全國技工院校取得領先地位。同時,一體化課改成績吸引了19家著名企業與學院建立了培訓中心……”談起到學院一體化課改成效,童華強院長臉上洋溢的是收獲的喜悅。
四大特色做法
成績背后,是學院摸索出的一系列特色做法。
一體化課改原則——“三三原則”,即“三合作,三對接”原則。“三合作”是指:企業專家與教師合作,開發課程方案;定向企業與學校合作,完成培養過程;企業專家與教師合作,完成能力評價。“三對接”是指:學習目標與國家職業標準對接,學習內容與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對接,學習方法與企業的工作方法對接。
一體化課程開發路徑——“六步法”。“工學一體化”課程開發模式來源于德國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模式。但由于學院教師多為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因此學院在“學習領域描述”環節后增加了“項目實踐”環節,即教學設計團隊必須先實踐企業的項目后再進行教學設計。
“魚骨圖”分析法。在企業工作任務轉化成教學項目的過程中,學院教師遇到了教學項目知識與技能銜接的各種難題。在分解工作過程各個環節中所蘊含的知識、技能、方法、規范、素養等后,逐步形成了一體化課程開發的關鍵方法——“魚骨圖”分析法,使工作、學習一體化問題和知識、技能、素養系統化問題迎刃而解。
一體化師資培養模式——職教教師“四級”梯度發展體系。2009年,學院構建起職教教師“四級”梯度發展體系,即“普通教師→一體化教師→課程負責人→專業負責人”的培養梯度體系。
培訓是關鍵
2011年,學院一次性投入約100余萬元對全體教師進行全方位培訓。利用休息日(80余天)進行項目實踐,聘請企業專家或有企業經歷的教師指導教師完成實際工作任務,使擁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專業教師比例達到70%。利用每周五下午,對全校教師進行一體化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培訓,重點解決一體化課程的教學落實;利用每周一、三、五晚,對骨干專業教師進行課程開發關鍵技術培訓。2012年,學院又開展了教師個性化培訓,包括實施專家級教師培養計劃
(E計劃),開展專題培訓與專業技能、公開課、說課等競賽活動,通過課程開發成果評審培訓教師等。
此外,學院還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統一標準、把準方向,實施集體備課。每兩周進行一次由領導、專家、教師等參加的集體備課,共同分析前兩周的教學情況,設計下兩周的教學方案,制定學習任務的評價方法和綜合職業能力測評方案等。同時,成立一體化教改指導小組,進行聽課、評課、難點研究等工作,對授課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并現場解決教師授課需要協調的問題。學期結束后,指導小組還組織學生進行綜合能力測評,并把結果反饋給教師,形成反饋改進機制。
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一體化課改三點體會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是一件系統性、持久性、革命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學校領導而言需要足夠的決心、耐心和智慧;對教師而言需要有足夠信心和恒心,同時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學習創新能力和無私奉獻精神。——認識態度問題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有規律和方法可循,只要抓住每個環節的技術特點,牢牢把握“三三原則”“六步法”和“魚骨圖”技術,研究教學的內在規律和方法,落實在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每一個關鍵步驟,可以解決其瓶頸問題。——方法技術問題
師資隊伍是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各校必須高度重視一體化師資在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中的作用,研究一體化教師的成長規律,制訂一體化教師培養規劃方案和激勵政策,加快建設一支技工教育名師領銜的一體化教師隊伍。——核心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