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創業對就業的促進作用談起,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現狀進行分析,為職業學校學生打造就業新平臺提出建議。
關鍵詞:職業學校 創業教育 平臺
在面對市場的需求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等、靠、要”的傳統就業觀與現代社會極不適應。如果環境無法改變,解決之道在于改變自己,改傳統就業觀為“闖、創、做”的現代擇業觀。自主創業不失為當今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的最好出路之一。
一、自主創業是最好的就業
如今國家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知名三資企業等無風險的工作職位是人們工作意向的首選,意圖將個人利益風險降到最低。“千軍萬馬”爭先恐后向著一個目標齊進發,難怪就業的路會越走越窄。就業形勢嚴峻、供求矛盾突出,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但同時也帶來了創業的機遇。創業可為社會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創業往往具有就業的“倍增效應”。
自主創業不僅解決創業者本身的工作崗位問題,同時也為社會上需要工作的人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自主創業是最好的就業。職業學校學生要立創業之志,走創業之路,建創業之功,樹立自主創業觀,通過自主創業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二、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我國創業教育剛剛起步,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對創業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夠
(1)學校方面。只把創業教育課看作是“業余課”,一不影響升學,二不影響技能的形成,普遍認為創業課程的開設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和現實意義,甚至覺得可有可無。
(2)學生方面。對創業教育的延續影響認識不夠。很多學生認為,創業是他們遙不可及的“夢”,自己一無本錢,二無項目,對于他們來說就業更現實。他們甚至覺得課本上的那些成功人士只是個例,“條條大路通羅馬”,創業根本“無路”可尋,學了也沒用。
(3)教材方面。職業學校在創業教育方面教材的選擇上,對教材實用性和影響性方面的考慮欠缺。教材中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或是發生年代久遠,或是創業情境“今非昔比”,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更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程體系缺少創業教育的計劃
很多職業學校已經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但就職業學校整體來說對創業教育課程重視不夠,更缺少系統的、科學的創業教育體系,只把它作為“業余教育”,僅僅是為了開設而開設。學生學習創業課程興趣不高,因重視不足職業學校更不可能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造成嚴重的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
3.專業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缺乏
“半路出家”是現在創業教育課程任課教師的共同特征,不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在教學中,只憑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進行課程的講授,難免會出現因教師自己的偏見或個人喜惡而誤導學生。在職業學校能理論聯系實際“文武雙全”的專業創業教育教師真可謂是“鳳毛麟角”。
三、在職業學校加強創業教育的措施
1.強化對創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明確創業教育不等同于就業教育。創業教育是以創造和開辟新的就業崗位為目的,而就業教育強調填補現有的就業崗位。強化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建立的基礎。沒有基礎創業教育無從談起,創業教育不能獨立于專業教育之外。只有職業學校各級領導以及教師轉變觀念把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與能力放在首位,才能真正把創業教育教學工作做好。
2.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教學的質量必須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保障,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定要拓寬創業教育師資來源渠道。由校外聘任制兼職人員、學校跨學科兼職教師、學校專職教師組建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形成師資隊伍的完整性,負責對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進行組織、策劃、評估等。職業學校應鼓勵教師以個人或以團隊形式進行創業實踐,以加強教師的實踐經驗。
3.打造創業平臺
創業教育在學校實施,但落腳點始終還是在社會。職業學校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優勢在創業理論課程之余開設創業實習課程,創辦一些實體,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場所,并以此為載體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平臺。鼓勵廣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創辦一些風險小、見效快、投資少的實體,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創業的樂趣與艱辛,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創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劉登高,張炳耀.創新與創業[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2]丁麗華.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策略[J].教師文萃,2006(10).
[3]胡潔.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內容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5).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