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包達列夫曾經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態度會在他的知覺、思維、記憶和想象等的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跡。因此,職業學校的數學老師,應當盡最大的努力,積極培養學生在數學上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幫助他們克服不良思想的影響,改變他們對數學的輕視態度,從而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下面,筆者就數學學困生的特點,談談本人的培養措施。
一、數學學困生的定義及其表現
數學學困生主要是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煩,在學習過程中,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學習、如何解題,計算能力欠缺的孩子。埃根和特列格爾研究了在數學領域中的成就對數學態度的作用。他們把智力測驗的結果與學生數學方面的成績進行了比較,再與問卷中取得的對數學的態度進行了比較,相關分析顯示了這三種指標關系密切。
在我們職業學校里,不少學生在初中階段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對數學相關知識的不敏感,上數學課看到數學題目就產生不良的情緒反應。進入職業學校后,加上負面思想的影響,怕上數學課,不想學,也不容易學會,久而久之,對數學課呈放棄之勢。
二、培養數學學困生學習精神的策略
筆者覺得要改變數學學困生學習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策略。
1.提高學生自信心
由于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以往的數學體驗中,帶來的都是痛苦的回憶。所以,為了改變他們對自己的成見,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我們根據職業學校的數學教材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具體學情,適當地調整教學順序和教學難度。具體的做法是:在課前,圍繞某個知識點,搜集相關例題;在課堂上,按照由淺及深的順序進行講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挑選那些簡單的題型進行解答,只要直接用公式或者根據概念就能馬上得到答案,可以選擇在黑板上解答或是口答的方式來完成。
例如,在講向量的坐標表示與運算時,老師出了這樣一道課堂練習題:已知向量、的坐標,①求,②求,的坐標,③求,的坐標。
學生們在看到題目后,一定覺得非常容易,套用公式,即可解答。答完后,他們心里會想:原來,學習向量并不難,數學并不難,我們也能解出來。學生心理上,就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就激發了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如果,接下來他們還是一樣能解答出來,他們對數學的畏懼感就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認可以及自信心的提高。
2.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當學生在學習時感到困難,遇到一定的障礙時,教師可以開展榜樣示范。通過個別學生由不會到會的認知過程,來告訴那些對數學有畏難情緒的學困生,只要認真、踏實,數學是可以學好的。有了這樣的信念,再加上題目難度的降低,他們就可以找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從而轉變思想,激發興趣,提高成績。
如在講拋物線內容時,有這樣一個題目:已知拋物線經過某一點,求拋物線的方程。這種題型比較簡單,但職校學生及數學學困生們初學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疑惑。因為,拋物線的方程有四種,學生們會去想,題目中的拋物線到底是哪一種呢。課堂上,老師問了幾個同學都答不上來。其他同學的情緒也都比較低落,有的干脆不想聽了。這時候,老師把剛才沒有回答出問題的一個同學請到講臺上來,讓他把拋物線的四種圖像畫出來,然后,分析一下已知點的位置。這時候,他明白了,題目中的拋物線有可能是兩種開口方向,接下來,就分別進行討論,求出拋物線方程。到這個時候,同學們的情緒又恢復了,心里有了底,對解答這樣的題目也就充滿信心了。
3.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困生除了思想上的因素,還有在以往學習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客觀因素。他們不善于把知識前后融會貫通,喜歡把每個知識點孤立起來,而且學習時專注的時間較少,思維容易開小差。這些存在的情況,要求施教者必須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摸準學生學習脈搏,制定一套切實可行、對口的學習和教學方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加強學法的指導,對學困生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
(1)告訴學生,要注意整個知識體系的完整,各個知識點的聯系。解題時,遇到以往學過的已經淡忘的內容時,要及時復習強化。
(2)運用“分解法”解題,數學家笛卡爾曾說過:“把你所考慮的一個問題,按照可能和需要,分成若干部分,使它們更易于求解。”
(3)灌輸數形結合、歸納等數學思想,在解題時,要找到合適的途徑,理解題意,正確解答。
總之,當今社會對技術人才的要求和職業學校學困生的現狀,要求我們每一個老師,多觀察、多思考、多嘗試,探索出更多的有針對性的方法,把學困生從被動學習乃至厭煩學習的泥潭中解救出來,調整心態,釋放出最強的學習能力,成為新一代有理論、有實踐、有創新的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